顧 程/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農村財務輔導站
合理配置資源 推進園區建設
顧 程/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農村財務輔導站
近年來,贛榆區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主題,不斷強化涉農資金整合,合理配置優勢資源,大力開展園區建設。全區已擁有兩家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2家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5個省級農產品出口基地,11個省級園藝作物標準園,并于2015年成功獲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殊榮,初步形成了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特色農業園區發展格局。
園區發展,有產業才有奔頭,有企業才能昂起頭。產業從哪里來、企業向哪里找?必須抓住機遇,走出去引進來。通過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引進新型的現代農業經營龍頭,使特色水果產業園區走上了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子,園區有了實體產業支撐。引進的沃田農業公司目前已成功在新三板上市,該公司是以藍莓種植、加工、銷售、研發于一體的專業公司,已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1萬余畝,生產的藍莓鮮果、藍莓果汁需求旺盛,去年企業年銷售收入達2.56億元。為適應市場需求,2015年以來,公司又新建占地1000畝的鋼架標準化大棚,為繼續占領市場前沿打下了良好基礎。引進的江蘇依頓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兩年來與當地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建設紅陽系列獼猴桃基地面積近萬畝,并真正實現了“六統一”管理模式。引進的連云港櫻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16年新發展大櫻桃2000余畝。在連云港中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帶動下,石橋鎮近三年來發展黃桃近3萬畝。
產業園區發展僅僅依靠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具體操作中,按照“統籌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原則,鼓勵資本投資園區建設,做到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
一是發揮區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區財政每年設立3000萬元高效設施農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支持現代農(漁)業產業園區建設與提檔升級。以此為基礎,每年可爭取到1000多萬元的多方扶持資金。
二是整合部門涉農資金搞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發揮園區管委會統籌協調作用,積極整合區農委、財政、發改委、水利、農開、國土、交通、農辦等相關職能部門項目資金,形成“集中資金辦大事,通力協作搞建設”的投入機制。僅特色水果園區一期工程建設,就集中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投入達1.5億元,全面推進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微噴滴灌面積3萬畝,完成瀝青道路18.5公里,水泥道路10.9公里,橋梁21座,涵洞374座,加固塘壩30座,新建泵站30座,完成土方125萬方。同時大力提高農業設施,推廣農業物聯網應用技術,建成特色水果園區種苗研發中心,包括2500㎡組培中心和1600㎡智能灌溉控制中心,以及水肥自動控制日光溫室136棟、種苗圃360畝,并建有監測站和采樣點多個,有效提高了標準化生產服務水平。
保住生態特色,才能花果飄香。在產業園區建設中,針對丘陵山區生態脆弱的特點,堅持農業開發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綜合考慮區域氣候資源、生態環境、市場需求、老百姓的種植習慣等因素,科學制訂完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大力培育適合本地土壤等自然資源的特色產業。經過多方論證,特色水果園區以發展藍莓、獼猴桃、大櫻桃、黃桃等經濟林果為主導產業,目前已發展各類水果10余萬畝,形成“藍寶寶”藍莓、“紅陽”獼猴桃、“謝湖”大櫻桃等拳頭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在產業發展同時,注重植物多樣性,進行網格化造林,種植黑松等防風林帶10余萬株,既提高經濟效益,又大幅度提高園區森林覆蓋率,生態環境得到了修復與完善。有了生態基礎,休閑觀光旅游發展就有了資本,目前園區已成功創建兩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觀光星級企業,1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家省級農家樂集聚示范村,5家市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
保住農民權益,就能放手發展,實現雙贏。在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堅持依法維護農民利益,落實土地流轉相關政策,管委會充分與進園經營主體、合作社、農民溝通,采取土地入股、出讓、分紅等多種形式,確保農民利益不受侵害,保證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穩定發展。在土地出讓流轉中,管委會出臺指導價,一般土地年出讓金不低于800元,三年后隨市場物價逐年提升,確保農民利益逐步提高。如江蘇依頓擁有紅心獼猴桃最新品種“依頓1號”的品種推廣權,通過“1+N”模式,目前由公司牽頭投資6000萬元,帶動當地社會資金累計合作種植近萬畝“依頓一號”紅心獼猴桃種植,并以每年50%的增長速度擴大規模。目前園區不僅每畝土地給農民帶來8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農民通過參與基地管理、勞動用工又能每畝獲得1000元左右的勞務收入,僅此兩項每畝土地就能為農民帶來近2000元的收入,年均帶動農村勞動力2萬余人就業致富。另外,農業園區建設為發展農業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例如特色水果園區核心區的“三好優品”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建設已彰顯活力,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平臺和有效途徑。
贛榆區按照“找準工作著力點、集中資金辦大事、突出重點抓關鍵”模式,在促進項目布局相對集中、資金與資源合理配置前提下,通過集中開發、連續建設,特色產業園區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