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祝平
職業教育是“揚長教育”和“良心教育”*
檀祝平
職業教育;揚長教育;良心教育
前段時間,一張河南鄭州中職2017年度學業水平測試試卷在網上引發熱議,選擇題的三道題來源于同一內容,答案簡單無趣,更滑稽可笑,被戲稱為“送分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因生源萎縮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部分學校出現有償招生現象,某些區域高職院校學生入學零門檻,招生已經壓過就業成為部分院校可持續發展的第一生命線,“搞內涵建設還不如想辦法招生”的消極呼聲在業界也甚囂塵上,職業教育質量進一步被人看低。
我們的職業教育到底怎么了?職業教育是一種低等教育和劣質教育嗎?中職教育既然都這樣了,普職比1∶1還有必要堅持嗎?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制造2025”和“機器換人”了,還有必要讓那么多的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嗎?高職院校都不設招生門檻了,還能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嗎?一連串的問題發人深省,似乎與我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馳。事實情況果真如此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職業教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確實處于弱勢地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由奴隸制發展到封建制的國家,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倡導“重文輕技”,即使社會發展到今天,國家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突出的位置,這一傳統文化環境仍沒有根本改觀。大部分家長寧愿讓孩子進入普通高中,讀一個哪怕是很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也不愿讓孩子接受相對更好的職業教育,這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傳統文化劣勢,也是一段時間內無法改變的基本事實。另外,國家以及部分省市雖然政策上重視職業教育,但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遠遠低于普通教育,招生政策也有待改進,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門檻也被一些人為的就業和招工入職政策拉低,這也是助長“重文輕技”文化環境的另一只隱形的翅膀。在這樣的社會文化環境下,發展職業教育的確舉步維艱。
職業教育在中國的發展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沒有人能否認其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也不能否定我國職業教育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其實,職業教育發展的文化環境和受重視程度也有一個漸進的歷史發展過程。在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教育一開始也并不被重視,哲學家和思想家一直被當時的傳統文化所推崇,當時德國職業教育的地位也類似于我們現在的情況,但德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和金融危機而屹立不倒,職業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德國,70%以上的學生選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無優劣之分,更不會成為學生就業和未來發展的障礙,這也為德國工業4.0高科技戰略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保障。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立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需要,我國政府也相應地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宏偉規劃。中國制造需要更多更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意義尤其重大。近幾十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經歷了改革發展的黃金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職業教育培養能力和教育質量大幅提升,職業教育促進社會公平作用更加明顯,職業教育投入經費得到保障,職業教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王繼平,2017)。據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中職教育學校數1.09萬所,在校生人數1599.01萬人,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40.28%,畢業生數量為533.62萬人;高職院校數1359所,校均規模6528人,在校學生數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職業教育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直面一系列的實際問題。我國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制度有一定的問題,亟待完善;我們的職業院校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招生數越來越多,但財政保障捉襟見肘,師資力量難以保證,實訓條件有待改善,教師教學問題依然嚴重;部分院校追求高大上,盲目發展,校企合作華而不實,產教融合難以深入推進,人才培養質量不高。這些都是對職業教育存有負面看法的根源所在。
職業教育生源客觀情況既已如此,我們有必要對人才培養質量觀進行適度調整。職業教育應該是“揚長教育”,不管是中職教育,還是高職教育,我們在不需要刻意補全學生短板的情況下,讓能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發揮特長,使得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追求。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能力并不差,他們只是不適應應試教育,某些學科可能有短板,但也必有一技之長。職業教育在立德樹人的同時,應該更多地倡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與其花更多精力促使其補齊短板,不如揚其所長,將其培養成某一方面的技術能手。大國工匠并不是全能,但都是棟梁之材。職業院校應該重視課堂教學質量、課程改革和校企合作,讓學生接受真正的、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數學、外語或某些課程成績差一點的,可以拿社會活動項目、企業實踐項目、專項技能證書或技能比賽成績折算學分,揚其所長,避其所短,自然也能人生出彩。如果職業教育以“揚長”立身,質量標準也更具“職業”特色,就不會出現河南鄭州中職學校學業水平測試那樣的雷人試卷了,更不可能使職業教育成為大眾的笑柄。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面對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利文化環境,我們更需要珍惜發展成果,憑一顆良心善待職業教育,努力度過職業教育發展的陣痛期。近些年來,我國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并特別強調職業教育在實現“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以及“精準扶貧”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職業教育方面不斷增加投入,相繼推出職業教育“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設項目,支持老少邊窮和農村地區發展職業教育,這里既有國家戰略的考慮,更有“民生”和“公平”的考量。據不完全統計,60%的高職院校學生都是城市和農村普通勞動者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讓他們有大學可上,并能接受優質的高職教育更是社會的一大良心工程。實踐證明,對一個人來說,掌握一門技術,就有了謀生的本領;對一個家庭而言,擁有一個技工,就有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對一個國家而言,當大量勞動力擁有了專業技能,經濟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發展職業教育,減貧脫貧,保護弱勢群體,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公正,這也是國家和社會最大的良心工程(張爍,2017)。對于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從業者來說,職業教育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熱愛的良心教育。職業教育教師不僅需要高學歷,還要有高技能,實訓基地建設也需要大量投入,在職業教育的教師質量和財政保障力度上我們絲毫都不能打折扣,職業院校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強化實訓基地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真正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可否認,職業院校大部分教師都接受過良好的普通高等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不一定會接受職業教育,但我們要憑著良心,不斷思考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完善,加大教學投入,全方位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我們的生源素質在傳統思維里可能并不優秀,但我們要懷著一顆拳拳之心,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使他們人人成才,個個出彩。只要國家和社會都真正重視職業教育,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水平,從業教師善待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一定會成為國家和個人再次騰飛的重要引擎,職業教育也一定會成為最大的良心教育。
G710
C
1005-6009(2017)68-0035-02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重點資助課題“基于現代性功能的江蘇職教體系構建路徑研究”(課題編號:B-a/2015/03/03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檀祝平、孫杏林)。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