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楠楠
高師生擇業意向調查與對策分析*
——以五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為例
臧楠楠
對徐州市三所高等師范學校的600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初步了解了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對自我的認識、對教師職業的認識以及對教師擇業形式的認識,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為解決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就業難的問題提供新思路。
五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擇業意向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為主,輔之以定性的方法,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筆者在參考相關調研工具后編制了調查問卷。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利用SPSS17.0軟件和統計學的相關方法進行分析比較,調查研究當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擇業認識。
1.問卷調查法。針對本研究的需要,筆者編制了“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擇業認識調查問卷”。基于對有關文獻的分析,筆者總結歸納了三個基本維度: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擇業意向;不同性別、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在擇業意向上是否存在差異,影響他們決策的因素;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對未來有著怎樣的規劃和期待。
2.訪談法。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高師生的擇業心理,本研究還采用了訪談法。筆者在校園中隨機抽取50名高師生進行了單獨訪談。訪談的具體內容包括:當初報考師范學校的原因,對教師職業和當前擇業形勢的認識,對未來的規劃等內容。
本研究首先抽取20名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進行預測,預測之后根據問卷研究結果,筆者再對調查問卷進行改進形成正式問卷。在問卷調查過程中,選取徐州市三所高等師范學校在校全日制高師生為調查對象,在各年級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分層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8份,有效率達到96.3%。筆者用SPSS17.0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了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所獲得的客觀數據,為筆者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好了準備。
本次調查問卷的克倫巴赫α系數中的α值為0.801。該值處在可信區內,也就是說本問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有著較好的信度。所以該問卷可以作為調查研究的工具使用。
在回答“你會從事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嗎?”時,有半數以上的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選擇會,有42.8%的高師生選擇不會。在性別方面,女生選擇會的比例較大,超過女生人數的三分之二,而男生僅有三分之一的比例選擇會。對選擇會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的學生,筆者做了進一步調查“你愿不愿意終身從事教師這個職業”,僅有11.8%的高師生選擇了比較愿意,1.3%的高師生選擇了非常愿意。可見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對從事教師職業的意向淡漠,有相當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畢業后不會從事教師職業,且男女生在從教意向上存在差異,女生愿意從教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在訪談時我們還發現,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普遍認為女孩子更適合做教師。在校的高師生在男女比例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徐州市三所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總人數不到女生總人數的十分之一。這樣的現象應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也為我們的教育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即師范生以及未來學前教育的教師性別比例問題。
1.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職業選擇多元化,對教師職業選擇意向淡漠。
如表1所示,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在選擇職業時,如果只從興趣出發,不考慮其他因素,他們最希望去的單位排在前三的是:政府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僅有11.3%的學生選擇的是教育部門。在回答“在選擇職業時,你愿意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嗎?”時,近75%的高師生選擇比較愿意和非常愿意,只有少部分同學選擇了不愿意和很不愿意。可見,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更愿意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在問題“在找工作過程中,你傾向于什么”的回答中,有近一半的高師生選擇專業和酬薪并重。在訪談中也了解到,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自主擇業時,所選的職業相當分散,他們希望以后的工作可以和專業對口,但也非常關注職業的地位、酬薪和工作環境等。

表1 擇業傾向
2.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在擇業中的自主性增強。
從對影響擇業決策的調查數據分析中可見,高師生在選擇工作時,75.3%選擇聽取他人的意見,但最終還是自己拿主意;10.6%選擇不受他人影響;14.1%選擇自己總拿不定主意,愿意聽從他人的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徐州市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在擇業中的自主性增強,他們更愿意自己拿主意,別人的意見僅作為參考。選擇聽從他人意見的高師生里,絕大多數傾向于征求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僅有13.4%的高師生選擇征求同學、朋友和其他人的意見。可以看出高師生更愿意征求長輩的意見,向同輩的同學和朋友征求意見的比率很小。關于職業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43.3%的高師生選擇了職業經濟收入,僅有16.4%的高師生選擇的是專業原因和其他。選擇“其他”選項的同學填寫的是:工作是否和戀人在同一城市、職業環境等。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擇業時過于重視經濟,追求酬薪待遇。
3.高師生對未來的規劃。
面對未來的規劃,專升本是絕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夢想,他們更愿意去發達城市擇業,對第一份工作的酬薪有著較合理的期待。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在對未來的規劃中,有近70%的高師生打算畢業后參加專升本或公務員考試,僅有少部分的高師生打算畢業后從事教育事業或創業。筆者在訪談中也進一步了解到,絕大多數高師生不滿足于自己現在的專科學歷,更希望通過專升本來提高自身的學歷。在對地區的選擇上,半數以上的高師生選擇去發達城市,僅有不到15%的高師生選擇回歸本地、偏遠山區或農村。在對工作酬薪的選擇上,多數高師生選擇1500元至2500元之間,極少部分高師生選擇1500元以下和3500元以上,說明徐州市高師生對第一份工作的酬薪期望還是比較合理的。
學校可以安排專職人員通過觀察、談話、心理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高師生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專業特長等方面進行客觀評價,并把評價結果反饋給高師生,幫助高師生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有意識地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學校還可以通過一系列講座、咨詢、討論等活動加深高師生對各種職業和當前社會擇業動態的了解,為高師生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最后,指導高師生選擇課程,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合理制訂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在對未來規劃的調查中,有65.5%的高師生打算畢業后繼續選擇專升本。很多高師生并不滿足于當前的專科學歷,希望通過專升本考試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學歷。對此,學校要理性引導專升本熱潮,既不能讓學生隨波逐流,沒有合理規劃,也要為確實需要考本的學生提供機會和幫助,指導其制訂復習計劃,配備優秀的輔導教師,設置優良的學習環境,為高師生順利考入高等學府深造提供一切有利條件。
首先,學校要將對高師生的擇業指導正式列入高師生的必修課程,讓高師生能接受到全面、系統的擇業指導,并培養出一批長期從事高師生擇業指導的專任教師。擇業指導課程要從低年級開始開設,讓高師生逐步學習用人單位所要求的各項能力,提高高師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學校擇業指導要與時俱進,定期組織開展一些符合社會形勢的、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就業指導講座或模擬招聘活動,彌補課程覆蓋面的不足,讓高師生時刻關注就業形勢。
高師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能更加恰當地認識和評價自我,正確地進行職業選擇。因此,學校要盡可能為高師生多提供實習基地,拓展實習市場,使之從學校延伸至企事業單位。積極實行校校聯合、校企聯合,讓學生提早頂崗實習、帶薪實習,提高高師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本研究側重于對在校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調查研究,筆者今后將對就業后的高師生繼續跟蹤調查,從高師生的擇業意向、擇業情感、工作感受、未來規劃等維度更為全面系統地了解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擇業心理。由于時間、精力有限,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對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擇業過程中主觀意識的研究略有欠缺。這是本次調研的不足之處,在未來的研究中還需改進。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高師生的擇業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不僅會影響到高師生自身的發展和成才,也會影響到國家學前教育的質量。國家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為高師生擇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高師院校要給高師生以正確的職業指導,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高師生在校期間也要不斷磨煉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盡早適應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
G715
A
1005-6009(2017)68-0071-03
臧楠楠,徐州高等師范學校(江蘇徐州,221000)教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
*本文系江蘇省學前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學前留守兒童情緒性行為問題與干預策略”(課題批準號:1613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