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飛
職教創新教育與技術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探析
蔣亞飛
職教創新教育要融入技術教育之中,這是務實的、必然的選擇。通過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融合、在實訓操作教學中的融合、在技術考核環境中的融合、在開展“雙創”活動中的融合等途徑,促進二者的協同發展,推進職業學校更好地面向未來。
創新教育;技術教育;深度融合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中,在職校高年級和畢業班開展“雙創”教育當然有必要,但現在看來有些地方更像是應時潮而為之。而關于創新,不得不說的是:創新需要靈感,而靈感不是布置出來的。創新不能做無米之炊,不能急功近利,創新靈感源于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深入思考、類似問題解決方案的頓悟。所以,“雙創”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更適宜從學生進入職校學習之時就開展起來。
只是開設幾場創新講座固然是在做創新教育,也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這只是創新教育的一部分。空洞的創新理論說教,作用非常有限;理實交融,才能結出創新之果。職業學校的技術教育是教學的主體,但技術教育本身則側重于技術、技能的傳授。顯然,在技術應用、技能培養中,都存在需要改進和創新的地方。只有將創新深度融入專業的技術教育之中,培養學生在技術教育中自覺尋找發明創新的點子,將創新方法運用到技術革新的實踐中,他們才能深化對專業技術的理解和掌握,在技術培訓中養成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品質。有了這樣一個基礎,學生才有可能產生新的創新成果,這也正是我們進行創新教育的目的所在。
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創新教育要融入技術教育中,是因為:第一,技術創新脫離不了技術范疇,沒有一定技術和理論做基礎的創新發明,往往不是重復已有的發明,就是與已有發明創造相近;或者雖然是新的發明,但創造性偏低,缺乏技術含量,發明創新質量不高。只有通過專業技術和理論的學習,才能明確相關技術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和發展方向,這樣有的放矢地搞發明創新,創新的項目才有更大的價值。第二,將創新教育滲透進技術教育之中,有利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所學專業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和深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技能的學習。第三,將創新教育滲透進技術教育之中,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單獨組織起來專門上幾節創新課效果更好,如果對擔任技術課程的教師在業務考核中增加創新方面的相關獎勵,還可以進一步調動專業課教師參與創新的積極性,集師生的智慧于創新之中,從而整體提高全校的創新教育質量。
那么如何將創新教育深度地融入專業技術教育之中呢?結合目前職業教育工作實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第一,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融合。在專業的技術課程教學中,注重融入創新思想的教育。比如機電專業教學中涉及諸如工件參數、各機械和電子部件之間的配合關系,引導學生分析:如果一個或幾個參數變化后,系統運行會出現什么問題?如果參數變化,或者增添某個自制部件后,會不會增加新的功能?在技術教育中,創新訓練無處不在,關鍵是教師要做一個創新的有心人、引路人。不同的專業技術課程,相互之間既有區別,也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在這些技術課程教育中,通過融入創新思想教育,師生可以在學科間進行創新遷移,在學科交叉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第二,在實訓操作教學中的融合。如果說專業理論課上的創新教育還大多停留在思想層面,那么在實訓教學環節,學生則要進行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創新想法,在反復試驗中既提高了技能,又能從中有所創新,有所發明。特別是學生到實訓工廠去實習,從中很容易發現技術、工藝流程或者生產的產品有待改進的地方。有了創新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如何實現創新,這種來自生產需求或產品改良的創新更富有價值。
第三,在技術考核環境中的融合。雖然職業教育對學生技術技能的考核重在應知應會,考核環節并沒有在創新上提出太多要求,但是考核的標準是學生達標的底線,如果在技能考核中,學生已有做出來的創造性成果,我們可以作為加分項進行獎勵。學生在生產工藝、生產管理方面的創新,經受了實踐的檢驗,不僅要給予獎勵,還要向用人單位積極推薦,或者將其推薦到更高的學習進修平臺去深造。
第四,在開展“雙創”活動中的融合。創業教育、創新教育都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職業教育的學生要想在創新創業上提高成功率,最好還是立足所學專業。導師在指導學生創新和創業時,讓學生最好選擇切合學生專業技術的項目,不要趕時髦,不要輕易到自己不熟悉的專業技術領域去創業,以此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跨界不是不可以,但要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變專業劣勢為創新強勢,這樣才有可能做出一番事業。
職業學校要面向未來,培養具有一定創造能力的創新型技術人才,技術教育工作本身要積極創新,創新教育深度融入技術教育之中是務實的、必然的選擇。
G717
A
1005-6009(2017)68-0047-02
蔣亞飛,江蘇省濱海中等專業學校(江蘇鹽城,224000)教師,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創新創業、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