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仕 談笑
手機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研究
李友仕 談笑
手機媒體作為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渠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運用手機媒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為大勢所趨。手機媒體可以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與形式,提高工作的針對性。但手機媒體還有可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手機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便捷性。手機媒體攜帶和使用非常便利,可以隨時隨地收發信息,方便快捷地應對各種問題。幾乎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從而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效率。
2. 多媒體性。手機媒體能夠提供的媒體內容和形式十分豐富,集聲光電等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多功能集合媒體。它所提供的多種信息承載和傳播形式可以滿足不同對象的個性化需求。
3. 廣泛性。手機媒體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其使用者數量極為龐大,它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幾乎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的存在方式思維方式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手機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可以更新教育形式和內容,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難題。
(一) 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和內容
手機媒體在實現信息即時傳送的同時,對信息的傳播方式、傳播渠道都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手機媒體的恰當運用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教育形式更易于被學生接受,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可度不斷提高,達到預期教育效果。
(二) 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新渠道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時,導致信息處理不得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時效性。手機媒體的廣泛運用,可以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獲取信息和教育內容,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廣度維度和厚度,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力量。
(三)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手機媒體的便捷性、廣泛性且不受時空等因素的限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手機媒體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及時作出回應。手機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個別學生進行私密交流提高了可能,保護了學生的隱私,有針對性地處理好問題。
(一) 手機媒體增加了有害信息的傳播風險
通過手機媒體傳遞的信息量巨大且具有開放性,這些信息參差不齊,真假難辨,嚴重沖擊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及思想道德觀念,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嚴重沖擊。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對不足,對各種信息的甄別存在困難,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難度。
(二) 手機媒體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融合不夠
信息時代手機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學生獲取信息的路徑和渠道日益豐富,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獲取信息,這些情況的出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體性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挑戰,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產生了沖擊。因此,僅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說教及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手機媒體的能力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對如何運用手機媒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不足。這些問題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 對手機媒體相關知識掌握不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理念上注重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機媒體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掌握新技術新技能。但目前仍然存在沒有及時學習掌握手機媒體的相關知識,熟練運用各種手機媒體及其功能的現象。教育者自身要求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2. 運用手機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不高
教育工作者自身缺乏使用手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意識。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不愿意把手機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不能適應和接受手機媒體所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變化。還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為自身手機媒體知識、技術掌握不夠,導致不能很嫻熟地運用手機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手機媒體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及發揮多大作用等都心存疑慮,導致手機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受到干擾。
3. 高校激勵評價機制不健全
很多高校對推動手機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運用手機媒體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仍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單打獨斗的層面,學校既缺少系統的實施方案,更缺少有效的激勵評價機制,引導和鼓勵的政策導向不明確。這些都使手機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出現問題,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杜亮.論手機媒體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可行性與重要意義[J].文教資料,2010(36).
[2]王歡.手機媒介互動性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維護的效用分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1(2).
[3]徐興,趙蕓.手機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9(4).
[4]趙安民,霍瑞.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J].東南傳播,2012(2).
[5]董世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載體[D].吉林大學,200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6年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手機媒體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BX15013)。
李友仕,講師,山東省青島市,青島黃海學院。談笑,副教授,山東省青島市,青島黃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