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鶯
淺談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發展
史海鶯
在幼兒園教學中,游戲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可創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孩子思維動作等均處于一種積極活動狀態,體驗與感知知識,提高幼兒綜合發展能力。對此,筆者由幼兒園課堂游戲化教學入手,分析了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發展,以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游戲誘導幼兒學習,給幼兒創造一片自由發展的天地,讓他們快樂成長。
幼兒園;課堂;游戲化;創新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指的是將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融入到幼兒教育的課程內容與目標之中,幼兒園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游戲活動與精神,為幼兒盡量創造優良的游戲教育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使幼兒在游戲中愉快學習與健康成長,以達到娛樂與學習的有機統一。然而,目前大多數幼兒園的游戲化教學形式過于嚴重,教師只是在課堂中設計了一些小游戲,但是這些小游戲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不是很大。除此之外,在幼兒園課堂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忽略了對相關游戲情境的設置,僅僅考慮游戲的連貫性,卻對游戲所能產生的真實體驗未能全面考慮,導致幼兒課堂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脫節。以上都是目前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發展現狀,不利于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推廣與普及。
1. 借助游戲教學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游戲教學法既能夠讓幼兒玩游戲,又能夠讓幼兒在積極主動參與游戲的同時學習到應有的知識。筆者認為,在實施游戲教學法過程中,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這樣才能夠讓游戲教學法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例如:教師可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讓幼兒進行“小企鵝造房子”的游戲:(1)首先,做好游戲準備工作,提供企鵝頭飾、小推車及積木等,并提供配樂故事。(2)然后,明確游戲背景,即為冬天來了,小企鵝需要造房子取暖。(3)明確游戲過程,播放背景音樂,導入游戲背景故事,然后向幼兒提問“企鵝在冬天冷不冷?”然后教師在一旁指導幼兒扭扭腰、蹦蹦跳跳等,以此達到游戲運動的目的。(4)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企鵝搭建方面,對提供的積木及小推車等加以利用,繼續向幼兒提問“企鵝愿意住怎樣的房子?”、“房子里面需添加什么?”等。
通過上述游戲,能夠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動腦能力得到有效培養,進一步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2. 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其創造意識
幼兒園所開展的趣味建構游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通過孩子的動手操作來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引發孩子進行思考,培養其創造意識和創作的思維。在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會提出一個大概的游戲建構思路,其余的一切都要依靠孩子來獨立完成。若想能較好地完成游戲建構的任務,孩子必須要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假設對自己要建構的游戲提出設想。孩子的這種思考雖然只是一種簡單的、最基本的思考能力,但只有在滿足這些基礎的思維能力之上,孩子的思考能力才會得到發展和進一步的完善。而且,孩子進行游戲建構的同時會對建構的游戲進行一些潛意識之下的分析與設計,這對孩子未來的創造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的。
3. 能加強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增強其基礎的交際能力
有些建構游戲可以依靠自身來完成,但有些較大的復雜的建構游戲必須要借集體協作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但在集體協作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注意。首先便是領導問題,幼兒都有一種“老大”情懷,他們都愿意成為領導者,這在孩子眼中是十分威風的事。其次,便是分工的問題,孩子不像成人有獨立的思維能力,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會考慮過多的客觀因素,一切都憑他們的主觀判斷來進行。所以,在集體協作的過程中,孩子肯定會遭遇這些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公平的指點。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孩子會無意識地學到很多,對其以后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1. 建構游戲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聯系
建構游戲是在教師有組織、有計劃和有目的地指引下,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游戲建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入這種游戲建構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吸引幼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提出的建構游戲主題必須符合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但是,有些教師卻忽視了這一原則,而無目的地任意指定游戲建構的主題。這就使游戲脫離了教學任務,也難以很好地為教學服務,也喪失了趣味建構游戲的根本目的。所以,這一問題一定要引起所有教師的重視,在引導幼兒開展趣味建構游戲時必須保證建構游戲的主題與教師的教學任務相適應。
2. 恰當發揮教師的作用,做好師生互動環節
雖然幼兒是趣味建構游戲的主體,但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更是趣味建構游戲過程中極需注意的一點。所以,教師在幼兒的趣味建構游戲中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引導作用,但必須把握其中的度。教師的任務是恰當地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而不能過度干涉幼兒,影響他們的游戲建構。所以教師在保證幼兒課堂主體性的同時,適當發揮自己的作用,在幼兒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適時給予他們幫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在趣味建構游戲過程中有所收獲,教師也更容易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
3. 盡量保持游戲場面的有序性
幼兒大多都是活潑好動的個性,再加上在活動游戲中,他們玩起來更是肆無忌憚,無所顧慮,這是他們天真本性的表現,但這卻給教師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題。而且,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游戲也難以長時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幼兒園的趣味建構游戲場面常常失去控制,難以有序進行。但為了完成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控制住游戲場面。所以,教師要在事前必須對游戲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有個大致的了解,并準備好應對方案,以確保突發狀況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課程游戲化是目前幼兒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它摒棄了傳統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的思想,全新地提出以游戲精神貫穿幼兒教育始終,這最貼近幼兒的心理特點,更加地適合幼兒教育。相信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課程游戲化會以一種勢不可擋之勢席卷幼兒教育,同時也期待在課程游戲化的發展過程中,幼兒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史海鶯,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區翰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