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南京近日下發《關于推進鄉村民宿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將重點在美麗鄉村示范村(特色村)內推進鄉村民宿發展,計劃累計改造完成800幢鄉村民宿戶、打造50個以上市級美麗鄉村民宿村,每村有民宿經營戶數20戶,且相對集中連片。全市鄉村民宿床位力爭達2萬張,年營業總收入超過6億元。
無錫市今年起全面推行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這一“搶救耕地”的工程,以保護優質土壤資源,提高新增耕地質量。耕作層是土層結構中養分最為豐富、耕作性能最佳、生產能力最好的部分,是難以再生的農業生產資源。去年,無錫率先在惠山區試行耕作層剝離再利用。無錫把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和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
全國首家秸稈太陽能沼氣循環利用示范鎮工程在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建成并正式供氣。這標志著徐州市秸稈、糞便太陽能沼氣循環利用技術已從馬莊400戶示范村開始向4000多戶示范鎮擴面,也標志著徐州市秸稈、糞便太陽能沼氣循環利用發明專利技術又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江蘇省政府日前同意南通市成為全省唯一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市。根據批復意見,要求省發改委、財政廳、農委、農業資源開發局積極向國家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南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省國土廳對試點涉及的占補平衡和增減掛鉤指標調劑問題予以協調支持。
2016年,鹽城市休閑農業景點總數達482個,綜合收入超60億元,景點總數、綜合收入均實現翻一番。近年來,鹽城市農業系統積極規劃推進休閑農業“一圈四帶”發展布局,組織實施亮點連線行動,推動建亮點、連成線、抓創建、促發展。積極參與部、省示范創建,組織開展市級休閑景點認定,全力宣傳推介,策劃30多條精品線路,其中“泡溫泉、看民俗、品美食之旅”榮獲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十佳精品線路第三名,18條線路入選農業部精品線路。
揚州市與揚州大學合作的現代園藝產業技術研究院日前成立,該院將為該市生態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持。揚州大學擁有國內領先的現代園藝技術研究團隊,研究院設立后,雙方將在園藝產業的技術研究和應用方面實現無縫對接。揚州市將優先獲得揚大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城市生態建設,同時,也將為研究院的園藝全程產業鏈研究和推廣,提供全方位支持。
近日,靖江市馬橋鎮徐周村蘆筍基地的深加工產品館在上海開業,蘆筍茶葉、蘆筍面、蘆筍粉皮等十余種產品受到上海市民的歡迎。徐周村蘆筍基地種植面積約500畝,所產的蘆筍注冊了“禧澤”商標,通過了有機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近年來,該基地在產品深加工上動起腦筋,投入更多精力拉長蘆筍產業鏈,與周邊地區的食品加工企業合作,推出十余種蘆筍延伸產品,并利用微信商城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2016年,沭陽縣網店數量已達3萬多家,網絡銷售額達85億元,快遞發貨量達8500萬件,其中農產品銷售總額位居全國縣級城市第三名,苗木種植面積也由4萬畝發展到50萬畝。全年,全縣共開展電商培訓1萬人次,發放9600萬元貸款,提供7萬平米辦公用房,4萬平米倉儲用房,幫助創業者發展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