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友
隨著我國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長,2017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人。總量的不斷增加,加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使得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大學生就業成為政府和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更是各高校關注的核心問題。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作為一所民辦本科高校,面對就業形勢的新變化和新挑戰,堅持把學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在經濟轉型中實現就業轉型,以就業轉型支撐經濟轉型。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以服務學生為本,提高就業指導水平與服務質量,將就業創業指導貫穿于人才培養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學生創新與就業能力。積極開展就業調研,加強校企合作,拓寬就業渠道;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做實就業質量反饋工作;加強部門間聯動,將就業結果、跟蹤情況進行分析運用,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就業管理體系,近年一直保持高比例就業。
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充分調動校內資源,舉辦豐富多彩的就業創業指導活動。開展就業專題指導、優秀學生職業生涯報告、就業技能大賽、校友就業支持等多項活動,指導和促進學生就業。通過多種形式的就業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端正學生的就業思想,使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擇業、就業。
一是加強政策宣傳。積極將國家、地方出臺的有關學生就業的政策和措施進行傳達,并建立就業創業網,及時將公務員報考、應征入伍、畢業創業及相關城市吸引畢業生優惠政策等信息進行宣傳。二是加強就業指導。定期邀請校企合作企業高管、高校專家、各級就業職能部門到校,現場為學生提供就業咨詢、職業規劃指導等服務,指導學生準確定位,樹立正確就業觀念,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就業創業中的困惑和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自主擇業能力。三是大力宣傳校友就業創業典型事例,培養畢業生的職場自信心。整合校友會及社會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學校就業創業工作。
利用企業辦學的獨特優勢,我校不斷強化“校企政”合作,積極推動就業的精準化。
首先,在企校合作方面,學校積極推廣與步長公司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整合企業資源,加大實習就業基地建設,拓展就業渠道,穩定就業,提高崗位穩定率。2016年,步長公司各分支機構在學校舉辦專場招聘會、宣講會共15場,提供生產、銷售、管理崗位3000多個,305名畢業生到步長公司就業。
其次,在政校合作方面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和行業合作,引進西咸新區陜西微軟創新中心在我校免費開展軟件系統開發培訓,對接西咸新區信息產業人才需求。舉辦陜西省青聯校園招聘會和咸陽市人才交流中心校園招聘會,為駐地企業提供人才支持。承辦西咸區域經濟發展論壇,主動參與西咸經濟建設,積極推進學生服務區域經濟工作。
再次,不斷加強校園就業市場建設。每年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會4場,全年舉行專場招聘會61場,提供就業崗位達到1萬多個,崗位與畢業生的比例近3∶1,吸引校內外畢業生上萬人次前來應聘。據統計,通過校園招聘會就業的人數達到1000多人。
為了貫徹《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37號)和《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方案》,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我校利用本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園,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創新意識,以創業帶動就業。
2015年8月,我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負責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與指導服務工作,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不斷提升就業與創業能力。我校建立了面積達1.2萬平米的校內創業孵化園,現已入駐孵化項目及團隊55個。學校還建立了一個由經濟、工商、法律、稅務等專家組成的專兼結合的創業導師庫,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在確?!皺C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的基礎上,開展以信息服務、創業講座、項目指導、以賽促教、孵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指導幫扶體系,實施創新創業指導全程化和一站式服務。
此外,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短缺困難,學校正在積極謀劃成立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大學生就創業基金會,專門用于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不斷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
為了提升就業質量,學院全員參與關注學生就業情況,形成了以招就處為主導、二級學院為主體的就業服務工作體系。在就業工作中,以招就處為主導進行統籌規劃,同時落實大區的就業責任,實行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區域負責人的工資掛鉤政策。
招就處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就業和創業指導。二是做好就業服務。積極搭建高質量的招聘平臺,了解來我校招聘企業信息并精細化分類招聘需求,根據企業性質、地域、行業、專業要求等制作宣講會和雙選會,多渠道開展宣傳,確保學生能高效地找到自己關注的信息;積極優化網絡信息服務平臺,積極將國家、地方就業政策和學校就業支持政策進行宣傳。三是及時跟進已畢業學生群體,實現就業服務不斷線。四是不斷完善就業數據收集渠道和科學分析評價體系,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進一步提高就業創業反饋質量。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校院兩級就業工作圖
以二級學院為主導,貫徹落實學校就業政策,促進畢業生就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16年,在二級學院一批年輕黨總支書記的支持和領導下,全校就業工作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局面。二級學院一是開展學生就業意向的調研,了解學生的就業狀況和意愿,主動對接企業,對就業困難學生實施定點幫扶和推薦;二是積極收集相關就業數據,定期開展問卷跟蹤和實踐走訪,反饋畢業生就業質量。
目前,高校人才培養與就業需求存在著數量、質量、結構和路徑的諸多矛盾,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根據市場需求和就業數據確定專業建設和實施人才培養,是結果導向的辦學思路,有助于從根源上解決我國目前結構性就業矛盾的問題。2016年,我校擬定了《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專業設置與調整管理辦法》,建立“專業-培養-就業”聯動機制,主動適應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知識創新及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本科專業建設和管理,突出辦學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通過開展崗位需求調查,對就業市場合理預判,堅持按照社會需求和學校特色定位設置專業,做實畢業生跟蹤管理,合理運用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對就業市場需求旺盛的專業適當增加招生計劃,對就業市場基本飽和的專業適當減少招生計劃或停止招生,對招生、就業結果相對較差的專業實施預警。
在調查中,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滿意度達72%,尤其是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與崗位的匹配度、組織協調能力、敬業精神、職業道德認可度較高,其次是基礎知識、專業能力、計算機能力、工作創造性、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吃苦精神。一些單位對畢業生的外語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學校已根據招生與就業需求態勢,對國際貿易實務、首飾設計及工藝、投資與理財、旅游管理等專業采取了減少招生或停止招生等措施。
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和轉型趨勢,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使其端正就業態度,引導大學生樹立艱苦創業、基層成才的意識,讓“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為畢業生的堅定信念。
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79號)精神,我校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一是積極宣傳國家有關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招就處印制了《畢業生手冊》介紹有關公務員考試以及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崗計劃、西部志愿者計劃、大學畢業生預征入伍等基層就業項目,同時設立相應獎勵金鼓勵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二是鼓勵學生報考公務員、西部計劃、應征入伍、大學生村官等基層就業崗位,服務基層和中小企業,服務國家建設。在招就處和學生處的積極組織和推薦下,2016年我校有20多名學生入選各級各類國家基層就業項目。
2015年底,學校啟動家庭困難畢業生調查工作,2016年3月完成包括家庭困難、性格內向、身體殘疾等就業困難畢業生的信息統計工作,建立了畢業生就業臺賬,制定了《促進2016屆困難畢業生就業工作計劃》,舉行了就業困難學生座談會,由二級學院輔導員和招就處生源地就業負責人實行責任包干,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工作。
2016年,學校為有助學貸款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畢業生共申請國家一次性求職補貼55萬元,于派遣之前全部發到本人手中,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和就業困難畢業生不掉隊,努力讓每一位畢業生都能及時順利就業。
①《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7〕28號),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4/19/ content_5187179.htm,2017年4月19日
②王占仁:《就業形勢與高校就業工作實踐創新——以東北師范大學為個案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③姜爾鳳 陸志榮:《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長效機制探索與實踐——以重慶交通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年第S3期
④高曉峰 王建華 劉榮貴:《創新思想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力——以石家莊鐵道大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