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沈理明
摘要:文章簡述了化學課堂微型演講要素、程序以及教學功能。闡述了實施化學課堂微型演講的教學策略,包括引導學生自學,收集演講資源;合理設計教案,安排演講時機;關注全體學生,明確學習責任;善于捕捉細節,生成教學資源等。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演講;教學功能;教學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3-0011-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03
目前正在討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指導學生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1]。鑒于此,筆者嘗試在化學課堂上引入微型演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化學信息素養、思維素養、語言素養、合作能力,引領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一、化學課堂微型演講及其教學功能
化學課堂微型演講的要素及程序為:第一,確定演講的主題。如選擇“化學史與化學家的故事”、 “化學在生活中的妙用”、“ 趣味化學實驗”或者“化學解題策略”等等。第二,學生收集資料、準備演講。學生除了學習課本知識以外,還需閱讀化學課外書籍,留心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搜索網絡信息,同學間交流討論以提升認識。第三,教師確定演講者與安排時間。每節課安排1-2次演講,每次為2人演講,每人演講3分鐘左右,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的差異安排演講任務。第四,師生評價與反思。演講結束后,通過小組討論,進行評價,指出優點與不足。
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課堂微型演講具有如下功能:
1. 微型演講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
課堂演講促使學生搜索知識,整理思路,錘煉語言,設計方案并且當眾表達。通過這些流程,能充分暴露自己的不足之處,能對癥下藥,更好地提升化學信息素養、思維素養、語言素養等,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
2. 微型演講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情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演講給了學生展示個性、思想與智慧的機會,使其體會到學習的幸福感,從而點燃學習的熱情,而熱情與幸福感可以為終身學習提供動力。
3. 微型演講可以幫助學生自我教育。
通過演講,學生接觸了很多化學與STS的問題,內心生出“保護環境”、 “為科學進步而學習”的責任感;演講能讓所有學生有事可做,感覺自己有用;活動中獲得賞識會令人產生上進心,由此促進高尚的完美人格形成。
二、實施化學課堂微型演講的教學策略
1. 引導學生自學,收集演講資源
教育家周培源曾經說過“自學很重要,自學歷來就是成才的重要途徑。”通過自學,學生能豐富見識,提升演講質量。因為演講是學習情況的反饋,需要準備,以確保語言的邏輯性和思維的嚴密性。而準備演講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學的途徑可以有以下方式:第一,借助課外書籍和網絡,獲取廣泛的信息;第二,利用生活材料或網購材料做實驗,獲得真實體驗;第三,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加深認識,形成更好的方法;第四,去工廠參觀,進行訪談,使理論與實踐更好結合。
2. 合理設計教案,安排演講時機
柏拉圖曾說“一個人不論干什么事,失掉恰當的時機就會全功盡棄。”課堂演講如果不能把握時機,難免會流于形式和適得其反。在設計教學時,需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最近發展區,預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可能會產生的態度與情感等,選取合適的內容和時間設置演講話題,使學生 “學有所得、思有所進”,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學習“SO2的性質與應用”時,若在新課引入時安排演講 “SO2與環境污染”,學生則會把演講重心放在SO2有害的一面。根據首因效應,學生會對SO2產生恐懼厭惡的第一印象,而這必定會影響其對SO2持客觀的態度。不如在學完后,進行課堂總結歸納時,布置演講話題:工廠尾氣中的SO2可以隨意排放嗎?請你從“物質充分利用的角度”談談如何處理?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其性質,學生便會想到隨意排放造成酸雨等污染,可以變廢為寶,收集起來用來制硫酸、做紙漿等的漂白劑、作葡萄酒防腐抗氧化劑”等。如此,有利于學生辯證認識化學物質,形成物質“合理使用、變廢為寶”的價值觀。
3. 關注全體學生,明確學習責任
冰心曾說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美好的內心世界。”教師在實施課堂演講活動時,要關注各層次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事做、有話說,都愿意積極表達。第一,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演講;第二,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第三,選出能勝任演講的學生,給其余學生安排分層次的聽講與評價任務。例如話題“小蘇打在生活中的妙用”,演講前先布置三個由淺入深的任務:你認為演講內容是否符合事實,為什么?演講中體現了小蘇打的哪些性質,寫出化學方程式。所列舉的“妙用”可用Na2CO3來替代嗎,為什么?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能解決的問題,便會認真傾聽、記錄、討論和評價,使之更熱衷于化學的學習,并積極關注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4. 善于捕捉細節,生成教學資源
化學課堂由無數個教與學的細節組成 。教師要做有心人,把握好課堂的一個個細節,追求教學的高質量。在課堂演講時,教師可以從下列幾個角度去捕捉細節。
第一,從學生表情捕捉細節。愉悅的、激動的神情體現出對知識的期待與興趣;厭倦麻木的表情提示教師要把演講活動暫時停頓一下,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知識來緩和氣氛;困惑的表情反映出學生的知識瓶頸,此刻教師需做好記錄和思考,以設法幫助解決疑難。
第二,從不同于預設的意外捕捉細節。學生的表達有悖于教師的預設就要引起教師注意。例如“比較家庭燃氣——天然氣與煤氣”的演講中,教師期望學生從“毒性、燃燒產物、燃燒熱值”的角度來評價。可有學生演講時說”天然氣好,因為單價更便宜”,這時就需要引導學生根據“氣體密度、燃燒熱、單價”來計算說明,教會他們不要只從某一方面得出草率的結論。又有學生說“天然氣不如煤氣,燒菜后鍋底很黑,而原來用管道煤氣時鍋子就不會很黑。”此時可引導學生分析黑色物質的成分、造成的原因及改善的措施,通過比較兩者燃燒的化學方程式,適時介紹生活常識“煤氣改為天然氣后,燃氣灶需要調大進風口”。
第三,從錯誤的展示捕捉細節。例如在“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配制的實驗演示”中,定容時,學生把膠頭滴管伸進了容量瓶頸內滴水,教師要拍下該鏡頭,在點評時,展示該圖片供學生分析,并且追問:是否滴加液體時都要讓膠頭滴管垂直懸空在容器上方呢?(提示:在Fe(OH)2制備時呢?)通過討論與評價,加深對膠頭滴管使用的認識。
細節來自于學生的活動,在演講活動中,教師需收集每個有價值的細節,使之及時轉化為課堂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去探究和討論。
參考文獻
[1] 林小駒,李躍,沈曉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