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泠
面對水平并購而來的7家公司,莊仕雄如何消化7個信息部門的人員,提煉共性、保持個性,形成前臺獨立、后臺整合的形式,并在整體上提高公司營運綜合效益?
2016年,臺灣大聯大控股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元器件分銷商。這個第一名,是大聯大在十年間通過水平整合、產業控股的方式逐步打造出來的。
從2005年臺灣世平興業與品佳合并成立產業控股公司開始,其他半導體元器件渠道商——富威集團、凱悌集團、詮鼎集團、友尚集團、大傳集團紛紛被并購。這樣的水平合并模式打破了臺灣常見的垂直整合、上下游整合模式,并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鑒,只能在磨合的過程中不斷嘗試。
由于大聯大并購的公司都是半導體元器件渠道商,營運模式大同小異,連客戶都是重疊的。比如,鴻海代工蘋果手機生產時,需要日系、歐系和美系進口的零部件,大聯大旗下的幾家集團公司都分別代理日系、歐系和美系的產品,“關鍵在于,并購后的大聯大如何為客戶提供更有效率、更超值的產品組合。”大聯大控股信息長莊仕雄說。在他看來,這種水平整合的產業控股公司,一開始需要保留被并購公司的渠道、品牌和企業文化,通過前臺各自獨立、后臺整合的方式,對公司營運產生整體綜合效益。
2013年,大聯大將原本控股內的七個集團,通過合并的方式變成四家規模差不多的集團公司。完成“七變四”的整合任務后,4家公司營運規模都差不多,集團開始制定統一的KPI,存續的4家集團公司針對新KPI指標找出最佳的運作模式。這一過程,要求集團內各公司對信息系統進行統一整合。
大聯大控股董事長黃偉祥崇尚莊子“海納百川”的哲學思想,莊仕雄2013年接任大聯大控股公司信息長后,將海納百川的哲學應用在信息部門,采取“審時度勢,順勢而為”的方式,首先對IT部門人員進行了整合,了解各家公司的營運模式后吸取流程優勢,進行業務流程整合,而系統整合其實是最后一道關卡。
此時莊仕雄面對的難題是:全部整合為單一系統后,每間公司原有的ERP人員該怎么辦?
因為后臺系統整合后,前臺的4家公司還是單獨運營,莊仕雄重新設計了針對4家公司的統一服務部門,分為兩個角色:一是在企業內用戶和IT部門之間的客戶經理,工作內容是去了解用戶問題,并將相關問題回饋給IT部門;二是類似服務臺(Help Desk)的SSC。當使用者遇到困難時,直接找他們幫忙。
部門員工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莊仕雄開始部署部門目標“IT One”——先將原本獨立的系統包括ERP、倉儲、BI、EIP等全都整合成大聯大的單一系統。2015年推出IT Pro,將整合過程中犧牲的流程特性補充進來。2016年,他推動MIS 2.0,通過移動化、智能化和簡單化等三個目標,建構大聯大未來的競爭力基礎。莊仕雄認為,協助一線員工解決繁瑣問題,就是IT部門帶來的價值,一線員工因此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去服務客戶,這就是生產力提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