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琴芬
如今的學生生活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他們只知道接受父母的關心,卻忽略了父母為此付出的辛勞。作為家庭的一員,學生該為家庭的和諧做些什么呢?教師就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開展了系列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的行為得到強化,情感得到升華。
一、父母的難處我理解
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每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有沒有和爸爸媽媽發生過不愉快的事呢?
生1:有啊,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我看中了一個玩具機器人,可他們說太貴了,就是不肯給我買,我氣得幾天不和他們說話……
師:爸爸媽媽不給你買肯定有他們的難處,你知道嗎?
生1:我也知道,爸爸媽媽是來這里打工的,他們的收入很少,我卻要他們給我買很貴的玩具,他們不給買,我就沖他們發脾氣,說他們是小氣鬼,現在想想我真是不應該……
師:是的,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你們都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有什么難處嗎?
生2:爸爸媽媽的難處不少,但最讓他們覺得難的就是我的學習!爸爸媽媽工作已經很辛苦,但是每天回家還要看著我做作業,否則我就不會好好做……
師:是啊,學習要靠自覺,怎么能讓爸爸媽媽費心呢!
生3:有一天,爸爸媽媽回家后愁眉苦臉,原來奶奶得了重病,需要他們照顧,可他們又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我就對爸爸媽媽說:“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可以照顧自己了。”爸爸媽媽聽了可高興了。
師:你真是個能干的孩子!
……
學生的內心是敏感的,他們在課堂上交流了各自父母的難處,了解到父母的難處來自方方面面,有身體方面的、經濟方面的、工作方面的,還有孩子學習方面的……在課堂的碰撞中,學生對父母的難處感觸很深。教師在課后還可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雙休日和家長互換角色,做一天臨時“家長”,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學生們在親身體驗后,孩子們對父母的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們紛紛感嘆:原來當爸爸媽媽這么不容易啊!孩子們對父母、對家庭的愛油然而生!
二、父母的疼愛我知道
片段:
師:(展示一張家庭用餐照片)小小的飯桌上,父母的疼愛無處不在。看,父母疼愛的眼神,細微的動作,親切的話語,無不體現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我們也有疼愛自己、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平時又是怎樣來愛護我們的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選一兩件自己記憶深刻的事來夸夸自己的爸爸媽媽。
生1:有一年冬天,媽媽帶著我到外婆家去。半路上,媽媽見我的手和臉凍得通紅,就把她的手套和圍巾都給了我。到外婆家時,她的手背都被西北風吹得龜裂了。她還連聲說:“不冷,不冷。”媽媽的愛是溫暖的手套和圍巾。
生2:爸爸最愛帶我逛書店。無論我喜歡的書有多貴,爸爸付錢時眼睛都不眨一下。可他自己從不舍得亂花一分錢。
生3:有一次我把同學的卷筆刀私自拿回了家,爸爸狠狠地批評了我,告訴我做人要誠實、磊落。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雖然當時我很傷心,但我知道爸爸都是為我好……
學生知道父母疼愛自己,但愛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怎樣才是真愛,學生并不明白。讓每位學生講一講父母關心、疼愛自己的真實故事,引導他們在回憶中品味父母之愛的博大和辛苦。通過師生交流,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父母在生活上對自己的關心、在物質上對自己的滿足是一種愛,而在行為習慣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更是一種愛。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情緒有所感染,情感有所體驗,從而真切地體會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愛,并能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父母的矛盾我調解
片段:
師:同學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總有發生摩擦的時候,當爸爸媽媽發生矛盾時,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1:我會給爸爸媽媽講笑話,讓他們都笑起來,這樣他們就不會生氣了!
師:啊,你真是爸爸媽媽的開心果!是的,當父母發生矛盾時,需要我們的調解,此時的你是充當一個什么角色呢?請大家暢所欲言吧!就以“我是……”為題來寫一寫。
(十分鐘后,學生們都寫好了,聽著學生們的回答,教師深深地被他們的話語所感動……)
我是小老師,在爸爸媽媽爭吵過后,各自回房間時,我會分別跟他們說說心里話:“你們是覺得對方好才在一起的,怎么可以因為一點小事就發生爭吵呢,俗話說得好,因為有緣才相聚,何必為了小事發脾氣呢?如今,我都已經這么大了,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們就和好吧!”(華艷椿)
我是一個歌唱家,每當爸爸媽媽不高興時,我便會唱一首歌,幫他們消除煩惱。我還是一個小畫家,每當爸爸媽媽吵架時,我便會為他們畫一張親密無比的畫,讓他們放下心中的不愉快,向對方道個歉。(余琦燁)
我是開心果,每次我從《閃天下》中獲得新的笑話時,就會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到爸媽的笑聲,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笑話不僅能讓人開懷大笑,當爸爸媽媽吵架時,它還可以充當“調節劑”呢!現在,有了我的笑話,爸爸媽媽幾乎不吵架了。(張宇帆)
我是膠水,當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我會黏著他們,叫他們陪我去旅游,在路上我坐在中間,然后問各種問題讓他們回答。在游玩的時候,我們全家一起玩,玩著玩著他們就互相承認了錯誤,和好了。(朱溢紳)
我是小廚師,當爸爸媽媽發生矛盾時,我就給他們做一頓好吃的,讓他們坐在一起品嘗我的手藝!看到我這么懂事,他們也就不好意思再吵了……(張義飛)
學生是家庭的一員,也有責任維護家庭的和諧。當父母發生矛盾后,受傷害最大的是孩子,那么面對父母的矛盾,孩子該做些什么呢?是無動于衷,還是積極補救?別小看我們的學生,他們在父母鬧矛盾時充當了小小調解員,而且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的課堂才會有效,才會流淌濃濃的情感。
四、我有心里話和父母說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實際上是兩個生命的碰撞,碰撞所產生的內容是無限豐富的,它所達到的高度也是沒有止境的。家長與孩子如果能夠很好地溝通,那么,他們就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親情也會得到升華。
在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點點滴滴的關心后,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嘗試與家長溝通,把自己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用書信的方式寫下來,讓爸爸媽媽更了解自己。學生寫下了自己的心里話后,帶回家給家長看,好多家長在看了孩子的信后,都給自己的孩子回了信。在書信往來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更深了。讓我們來看兩封孩子與父母的書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辛苦了!在這漫長的14年里,你們在我身上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與心血,我知道,你們是為了讓我長大后有出息,能過上好日子。所以,我一定會用好成績來回報你們的。但我畢竟還小,有時我會因為貪玩忘了做你們為我準備的補充作業,當你們因此而非常嚴厲地指責我時,我心里是多么難受啊!爸爸媽媽,希望你們能聽聽我的心聲。
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你們的乖女兒
親愛的女兒:
你的一席話讓我們很感動,只要你能體諒大人的用心,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們是不會再苛求什么的。對于你給我們提出的建議,我們也會考慮的,以后我們會多聽聽你的想法,也希望你能常常與我們溝通……有一點,你一定要相信:無論我們對你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我們永遠是最愛你的人,是最關心你的人。
祝女兒心情愉快。
永遠愛你的爸爸媽媽
據調查,社會上有近40%的家庭存在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困難的問題。教師可為家長與孩子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孩子給家長寫一封信。通過書信的交流,家長聽到了孩子的心聲,與孩子的交流也會越來越頻繁。有了溝通,也就有了理解;有了商量,也就有了信任。
孩子們在為父母做這一切時,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做的,他們的所作所為令父母感到欣慰,令老師為之感動。同時,孩子們還會從對父母的感激中,升華出對家庭的責任感、對社會的熱愛。與其責怪孩子不懂關心他人、眼里只有自己,不如給他們創造愛的氛圍,引導、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