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工會作為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必須準確把握五大發展理念在工會工作中的著力點,破解問題短板,強化工作創新,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努力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
堅持創新發展
著力引領職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發展,必須引導職工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讓創新在全體職工中蔚然成風。要廣泛營造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偉大的社會氛圍,發揮勞模先進引領作用,深化名師帶徒活動,強化勞模技能工作室創新孵化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廣泛智力支持。要圍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組織職工積極參與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合理化建議等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打造職工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大講堂等平臺,提高職工技能等級、技術和文化水平。要廣泛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活動,著眼“十三五”發展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領域,創設豐富多樣的競賽載體,讓每一位職工在競賽中成就自我、發展自我,讓勞動競賽成為服務發展的“助推器”。要實施“工人先鋒號”亮牌創建活動,推進職工“五小”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職工崗位先進操作法等工作,促進提質增效。
堅持協調發展
著力引領職工推動整體均衡發展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協調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重大關系問題,引導職工助推整體協調發展。要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職工生產生活,廣泛宣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等精神,引導職工強化崗位奉獻意識,培育協調發展理念。要深化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積極培育先進典型,健全企業信用體系,優化監管評估機制,推動服務引導與管理監督相結合,以共擔責任、共謀發展為主題,促進更多企業不欠薪不欠保,職工與企業同心同德共同發展。要培育職工樹立創業意識,探索金融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等服務舉措,幫助職工實現創業和再就業。要營造協調發展氛圍,繁榮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推動基層形成常態化職工文體活動機制,深化送文化到基層活動,為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堅持綠色發展
著力引領職工促進經濟社會良性互動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培育職工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形成促進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要引導職工加快產業生產經營方式革新,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推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加強生態環境執法、筑牢生態安全底線。要引導職工廣泛參與“垃圾分類”等生態文明活動,發揮各級人大職工代表和政協工會界別委員監督治理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力度和生態修復的力度,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開放發展
著力整合各方力量提升工會服務能力
開放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開放發展,必須堅持互利共贏理念,運用社會力量提升工會服務能力。要積極推進工會實體化、普惠化、項目化、社會化服務,設計和實施好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能的服務項目。要提升各級職工服務中心、企業實體化服務站點功能,完善困難幫扶、創業就業等機制。要做精做細工會幫扶、辦好各類維權熱線,暢通法律援助渠道。要遵循“互聯網+”發展趨勢,依托工會官網、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服務方式,實施網絡普惠服務。要發揮工會樞紐型組織的功能,采取購買服務吸引社會組織參與服務職工,積極構建互利合作平臺,提升工會在社會組織中的吸引力和話語權。
堅持共享發展
著力實現職工共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增強職工的“獲得感”。要強化工會源頭維護,落實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等民主協商機制,參與修訂完善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規制度。要發揮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職能,強化高溫津貼、帶薪休假等待遇的落實。要完善工資正常調整機制,推動出臺工資集體協商條例、職代會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健全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廣泛開展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要加強職工勞動安全保護,健全完善勞動保護分級管理措施,會同行政部門建立工傷事故預防聯動機制,督促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加強事故多發企業的警示教育和督查。
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增強工會干部的能力素質。一要增強學習力,自覺以五大發展理念武裝頭腦。緊緊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和本地實際情況,學深學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趨勢導向。二要突出執行力,始終以五大發展理念推動實踐。以工會正在做的事情為主線,多做和合、適合、融合之事,多下鋪底、托底、兜底之功,讓職工的呼聲和主張適得其所、落地生根。三要強化創新力,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改革。把增強創新力作為工會改革發展的根本出路,把握新形勢下黨對工會工作的新要求,著力推進工會組織改革創新,優化工會機構設置、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