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征城
中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言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們的學習經驗,他們會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看書。”語文是漢語言文學,是我們的母語,提高語文水平尚且要提倡課外閱讀,那么在學習第二語言——英語時,我們更應該加強英語課外閱讀。
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的主陣地,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如果學生只掌握了英語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以及聽、說、寫等基本技能,卻不了解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文化歷史背景,那怎么能進行跨文化交流呢?俗話說:“一本書教不好學生,一堂課培養不了一批棟梁。”沒有課外閱讀作為補充,英語教學就會像“空中樓閣”。
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必須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講內容,要求學生熟讀精思,促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然后讓學生獨立閱讀,做到精讀和博覽相結合。精讀在于透徹理解,牢固掌握;博覽在于開闊視野,擴大學生知識的覆蓋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出生于德國,但他在英國的圖書館待了許多年,他精通多國語言,廣泛涉獵了世界各國的書籍。從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現象中,馬克思理清了社會發展規律,與戰友恩格斯創造的理論,成為世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馬克思課外閱讀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精讀和博覽相結合,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涵養,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中學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
一、指導學生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的方法
1.拓展教材和開發課程資源
教師通過課堂范文教學向學生介紹相關的作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一條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法。
目前,中學英語教材無論是在語言學習的交際性、時效性,還是在語言學習的文化性、空間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知識水平,對教材的語篇資源進行外延性拓展。另外,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增加“任務”的梯度,把理解型教學與開放型教學結合起來。
2.課外閱讀應該因材施教
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和愛好開展英語課外閱讀,不能“一刀切”。如對于能力稍弱一點的學生,教師應該指導他們多閱讀短篇或淺顯易懂的英語文章。
3.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
英語教師應該多關注學校圖書館的基本建設,查閱庫存書目,向校領導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向學生介紹圖書館中的好書,鼓勵學生多去圖書館閱讀課外書。
二、指導學生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的注意事項
1.教師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
教師要分析、指導、調控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閱讀習慣等,重視利用各種策略引領學生的閱讀過程,提高課外閱讀的科學性。
2.舉行英語讀書報告會
教師要調動學生的英語閱讀情緒,促進課外閱讀工作的開展。每學期,教師應該在全校或班級上作幾次英語讀書報告,仔細閱讀優秀的文藝作品或其他文章后,提煉作品的主要內容,并加以精心組織,從作品的思想性到藝術性,從寫作技巧到評議運用,一一歸納、整理,最后向學生做報告。
3.教給學生閱讀技巧
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教給學生略讀、掃讀、跳讀等閱讀技巧。
4.指導學生寫閱讀心得
教師可以通過英語日記、周記、黑板報等各種方式激發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寫讀書心得。這樣一來,能有效激勵學生記錄學習、生活中的趣事或者難忘的事,不僅能引導學生勤練筆,而且能鍛煉學生的意志。
5.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
英語學習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興趣、需要、體驗、經驗、價值取向、信念和實際的知識水平去主動構建知識的活動過程。學生通過英語閱讀,掌握、擴展、深化所學知識,進而充分發展個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