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文化中心 百川健康資訊
1.壓痛點
壓痛點是原發病灶在接受物理或化學因素刺激后產生的疼痛信號,即當病灶受到外力壓迫時,使原來的刺激量增加而產生更為顯著的定位疼痛感知。它常與較表淺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損傷部位相符合。壓痛較集中、固定和明顯。
在椎周軟組織受損害時的特定部位,不論頭頸背肩部還是腰骶臀髖部,必有高度敏感的壓痛點的存在。在其上滑動按壓時會立即引出局限性劇烈的壓痛,與局部的主訴痛相符合。目前已經知曉,特定部位的壓痛點在人體某個疼痛部位的出現,常不是孤立的一個壓痛點,而是由不少具有規律的一群壓痛點。
它們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在人體某個疼痛部位構成一個立體致痛區域,即所謂軟組織損害性病變區(簡稱軟組織病變區域或疼痛病變區)。例如:肩胛骨背面軟組織損害時,其中的岡下肌、大圓肌和小圓肌骨骼附著處等壓痛點群構成一肩胛骨背面軟組織病變區。又如:腰骶部軟組織損害時,其中的骶棘肌、多裂肌和旋椎肌骨骼附著處等壓痛點群構成一腰骶部軟組織病變區。這些壓痛點的解剖特點是在軟組織(特別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著處;病理特點是存在無菌性炎癥病變。這些壓痛點有別于中醫的“穴位”,也有別于西醫的“激痛點”或“激痛區”;主要是后兩者的病變部位在神經肌肉的運動點上,而不是肌肉筋膜等起點或止點的骨骼附著處。
臨床實踐告訴人們,人體疼痛部位出現的壓痛點應有原發與繼發之區分。由軟組織病變區的原發性痛點散發出來的疼痛會波及病變區周圍的正常軟組織,形成一疼痛反應區,出現與主訴痛不相上下的早期反應痛。例如肩胛骨背面軟組織損害時,其中的岡下肌、大圓肌和小圓肌附著處的原發性疼痛會波及病變區周圍的正常軟組織,形成一頸背肩部疼痛反應區。又如:腰骶部軟組織損害時,其中的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旋椎肌在棘突、中嵴、椎板、背面、后關節、橫突尖以及髂后上棘內上緣等附著處的原發性疼痛,會波及軟組織病變區周圍的正常軟組織,形成一包括上腰部、肛門會陰區和臀部的疼痛反應區。上述兩個疼痛反應區中的反應痛雖則明顯,但其下受累的軟組織尚未繼發無菌性炎癥病變,則局部只會出現反應性壓痛點;晚期上述軟組織繼發了無菌性炎癥病變,則局部就形成繼發性壓痛點。兩者的治療原理均應該在這兩個不同部位的軟組織病變區中正確選準針對特定的原發性壓痛點進行治療;早期病例,不但可使疼痛病變區的原發性疼痛完全解除,而且還可使疼痛反應區的反應痛和反應性壓痛點就不治而自愈。如果人們在治療上不區分原發性還是繼發性壓痛點,錯誤地把疼痛反應區作為主治目標而忽視了軟組織病變區,這樣的本末倒置的治式,必然遭遇治療的失敗。
2.激痛點
激痛點是指來自肌筋膜痛的敏感壓痛點,可誘發整塊肌肉痛,并可擴散到周圍或遠端部位引起激惹感應痛。其臨床特點是:
①激痛點可為鈍痛或銳痛,突然痛者多為外傷引起,漸漸發作者多為勞損引起。內臟疾病、病毒感染、精神創傷等也可誘發;
②每塊肌肉都有不同形式的感應痛點,用指壓或針刺激痛點都可引起。激痛點越靈敏,感應痛越重,持續時間越長;
③激痛點可誘發植物神經癥狀,如血管收縮、局部腫脹、流涎、流淚、頭暈、耳鳴等;
④激痛點也可使肌肉緊張發硬,但肌營養不受影響,因而無肌萎縮,此點與根性神經痛不同,后者雖然也有壓痛,但多有肌萎縮。
(文本選自百川脊柱健康學系列叢書之《脊柱疾病病因病機學》節段,作者:黃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