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剛
2014年,蘭州市承擔了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學校品質”試點工作。項目實施2年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實驗學校齊心協力,精心謀劃,有序推進,取得了成績。
要讓學校品質提升工程取得好的成績,首先要精心謀劃,做好頂層設計。蘭州市“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學校品質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確立了學校治理建設、辦學環境優化、師資素質提升、教育質量提高、學校文化培育、學生全面發展等6個維度,28個觀測點,歸納總結了學校建設的各種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為辦學單位指出方向,提供操作性極強的方法、途徑和抓手。蘭州市城鄉120所試點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實際,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規劃設計,為學校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這些做法,為區域義務教育品質提升和標準化建設走上快速發展通道作出了貢獻。
其次要突出重點,努力彰顯特色。宏觀上講,學校品質提升工程的6個維度是圍繞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展開的,學校治理和辦學環境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外部條件,師資素質和學校文化是內部因素,而學生全面發展則是辦學總方向和終極目標,幾方面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微觀來看,學校制訂目標時,要深入分析本校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環境特征,充分挖掘、發揮和發展自己的獨特優勢,走出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個性化辦學之路。
再次要注重細節,小處入手眼前做起。教育是一項慢的事業,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6個維度、28個觀測點是一套明確細致的操作規程,給校長提供了思考問題的依據和出發點。學校層面,要進一步細化規章制度,努力使其落到實處。要從校園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做起,發揮“隱性課程”作用,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的意志,發展學生的體格。
學校品質提升工程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容易產生偏差的地方,需要管理者引以為戒,努力克服。第一,不切實際,盲目跟風。有些學校的管理者不深入調查本校學情校情,不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思考學校工作中的問題,生搬硬套外地外校的經驗做法,引起水土不服,產生諸多困難,甚至嚴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干擾教師工作生活,危害學生健康成長。比如,時下五花八門的“高效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等概念,就存在著盲目照搬,消化不良的現象。
第二,追逐形式,不顧實質。有人好大喜功,追求轟動效應,善于擺花架子,卻不愿沉下心來鉆研解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具體問題,其結果,是有名無實,學校品質提升工程成了空殼。有人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細節上不動腦筋,沒有舉措,學校文化建設名不副實,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對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第三,作風浮躁,虎頭蛇尾。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學校品質提升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有序推進。但有的地方計劃性不強,工作缺乏連續性和主動性,項目起始階段往往投入較多的精力物力,接下來則被動推諉,應付敷衍,工作缺乏熱情耐力,有時甚至不了了之。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浪費學校資源,擾亂學校工作,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一是有些學校管理者政策水平能力低下,對相關教育政策理解不到位,執行不得力,歪曲消解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品質提升工作政策的實施;二是部分管理者教育理論水平低下,工作沒有頭緒條理,缺乏主線章法,胡子眉毛一把抓,跟著感覺走,意氣用事,行為隨意;三是工作作風懶散怠慢,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作為亂作為,學校建設和義務教育提升相關政策措施得不到有效貫徹落實;四是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工作放不開手腳,邁不開步伐,混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師生負擔,影響學生成長,反而不利于辦學質量水平的提高。
解決這些問題,一要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政策水平;二要改進作風,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義務教育學校品質提升工程實施的任務主要由基層學校教育管理者完成,如何正確理解貫徹政策精神,帶領學校師生真抓實干,辦出學校的特色,辦出學校的水平,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是基層辦學者的光榮責任和神圣義務,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