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
摘要: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它是人們學好一門語言的重要因素。而漢語作為一門有聲調的語言,這給很多留學生學習漢語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即使是學了很長時間的漢語也仍然會把漢語說得“洋腔洋調”。所以語音教學是貫穿于整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始終,在整個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進行語音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原則以及與留學生實際地接觸交流,總結出一些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幫助留學生更有效地進行漢語學習。
關鍵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和技巧
一、引言
語音是語言三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漢語不同于其他語系的語言,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所以漢語語音教學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音教學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并且由于漢語有聲調這一特點,發出的字或詞音的不同所產生的意義也就不同,在實際的交流中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所以語音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和技巧
聲母、韻母和聲調是語音教學的三要素,教這些語音知識時需要方法和技巧。但是語音教學是貫穿于整個漢語教學的始終,所以從語言知識的講解到對語音知識的強化和練習同樣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并準確發音,師教學事半功倍。
(一)簡潔明了地講解語音知識
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語音理論知識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能讓學生對漢語語音系統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語音模仿和后面的練習。但是需要注意這些理論知識的講解需要簡潔明了。
在講解元音和輔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說明他們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學生不易掌握的音。比如六對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清輔音和濁輔音等,教師可以先運用語音知識讓學生們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在講解聲調時,先告訴學生漢語里有四個聲調,分別是一聲(陰平)、二聲(陽平)、三聲(上聲)和四聲(去聲),也可以適當講清它們的調值,通過數值的變化讓學生理解四個聲調之間的曲折變化;漢語語音在有具體實際意義的語流中會發生音變現象,而這些音變后的發音也是有一定的規則,這些規則是需要教師向學生交待清楚的。比如,漢語上聲的變調,其規則是“兩上相連,前上變陽;非上前面變半上”,即兩個上聲相連,第一個上聲變成陽平,調值有214變成35,不是上聲的字前面字的調值是21。另外還有“一、不的變調”,放在具體的語流中的讀音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對外漢語教師需要掌握足夠的語音知識,但是在課堂上語音知識的講解不易過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講解部分的語言要簡潔明了,可以把復雜的規則編成順口溜,這樣更能幫助學生們理解和記憶。
(二)利用教具演示發音
在講解和練習語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教具,這樣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發音特點。
1.展示舌位圖、發音部位圖
在講解元音時,為了配合語音理論可以展示元音舌位圖,讓學生直觀感受發音時唇形的圓展、舌位的高低和前后;在講解輔音時,展示輔音的發音部位圖,讓學生了解發音的部位。在學習發音初期,很適合使用元音舌位圖和發音部位圖,讓學生可以自己去感知、探索,和語音理論知識相互結合,更能達到教學效果。
2.吹紙法
漢語中有六組送氣音(p、t、k、q、ch、c)和不送氣音(b、d、g、j、zh、z),這幾組音對留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有很大困難,尤其是來自歐洲、拉美等國家的學生,因為在他們的母語中沒有這些音,所以發起音來會比較吃力或者是全都發成了送氣音和不送氣音。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區別在于發音時是否送氣,氣流的強弱不同。雖然能夠用語言來描述發音的方法,但其中會涉及一些難懂的詞。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感受到發音時氣流的強弱可以采用吹紙法,就是準備小紙片放在嘴邊,發送氣音時,由于受到氣流的影響紙片會動,發不送氣音時紙片是不會動的。教師先演示,學生再模仿練習。
3.借用道具——鏡子
教師的講解和師范固然重要,而學生的模仿和練習也是學習發音的關鍵。在學生模仿練習時為了確保發音的唇形、舌頭的位置等是否都正確,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個小鏡子,學生通過鏡子觀察這些地方是否和老師一樣。如果錯誤學生需要對照老師的自己改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鏡子可以多次出現在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要對課堂節奏整體把控好。
(三)結合肢體動作,夸張師范
語音教學常常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但是由于漢語語音獨特的特點,有很多留學生母語中沒有的,所以學生感知起來會有難度,并不會那么敏感。這個時候需要教師在示范時可以夸張一些,必要時可以結合一些肢體動作。比如,i是不圓唇元音,ü是圓唇元音,在發i和ü時可以夸張唇形的圓展;教輕聲時,教師可以故意把輕聲前面的音節拖長、加重,然后再發一個又低又短促的音;教聲調時,可以用手勢或者頭部動作來模擬四個聲調符號。為了解決學生發四聲時音調降不下去的問題,教四聲時教師可以握拳或者跺腳以表示聲調要下降,幫助學生們發出正確的音。
(四)教學順序由易到難,以舊帶新
漢語的元音和輔音之間會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在教學時要利用這些聯系合理安排教學順序,由易到難,這樣可以利用學過的音帶出要學的音。比如,留學生發不好元音ü,發音時會比較困難。而和ü聯系密切的是元音i,二者的不同在于唇形的圓展,所以ü音可以由i音帶出。先發i,舌位保持不變,唇形一點點由不圓變圓;漢語r音對日韓學生來說不容易掌握,會把“熱水(rè shuǐ)”說成“lè shuǐ”,因為r和zh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基本一致,只不過r是濁輔音,發r音時聲帶會振動。所以教r音時由zh音帶出,先發zh,再發r。發r時讓學生用手放于聲帶處,要感受到強烈的振動;再比如,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平舌音和翹舌音,教學時先教舌尖前音z、c、s,將舌尖抵住或接近齒背,然后再卷起舌頭,發出zh、ch、sh。
(五)聲調組合,對比聽辨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除了教師要教相應的語音理論知識,同時要進行大量的練習來輔助教學。練習時可以用聲調組合,對比聽辨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新知識。
對比聽辨是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語音之一,同樣可以作為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和技巧。雖然可以將學習者的母語發音和漢語發音進行對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在中國的漢語課堂大多是混合班型,學習者母語背景不同,就不太方便將這兩者進行對比聽辨,常常對比的是學習者易混、較難掌握的音,讓學生感知這些音的不同。比如送氣音和不送氣音、r和l等。
對比聽辨練習的方法有:
①放在單音節里進行對比
例:bā-pā dì-tì gē-kē qǐ-jǐ cǐ-zǐ zhù-chù
rì-lì rè-lè luò-ruò
zǐ- zhǐ cā-chā shī-sī
②放在雙音節里進行對比
例:bùtíng kǒngbù tèbié chījīng guīquàn
cízhí cìshǐ zázhì zǒngshì shòusī
教師需要朗讀這些音節做聽辨練習,讓學生模仿練習,體會其中差別。
對比聽辨還可以是教師的正確讀音和學生的錯誤讀音進行對比,但是應該著重強調正確的讀音,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不宜強調學生的錯誤發音,以免對以后的教學產生困難。
另外,針對漢語聲調難掌握的問題,在練習時,可以用一些有意義并且較常用的詞語來練習聲調的相互組合。比如,練習兩個二聲相連,可以用“學習、人民、別人、同學、食堂”等詞來練習;練習四聲加二聲用“上學、復習、步行、任何、睡眠”等詞練習;再比如,為了練習上聲的變調情況,教師可以舉例“理想、水果、手腳、想法、水平、法律、寶貝”等詞。
當然,除了以老師來朗讀學生模仿的形式來練習之外,也可以通過做游戲比賽的方法來達到練習的效果。教師將學生分成兩組,把已準備好的寫有以上音節或詞語的卡片發給學生,教師說出卡片上的音節或詞語,持有此張卡片的同學舉手并讀出卡片上的內容,正確的加一分,錯誤的可以由同組的同學糾正,正確率高的小組獲勝。比賽的方法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既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從而達到想要的效果。
(六)模擬真實交際語境,在語流中檢驗發音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會說、能交際,而且發音要讓別人能聽懂,才能保證對話繼續下去。所以語音離不開語流,需要放在具體的語流中檢驗發音是否正確。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的操練環節中模擬一些真實的交際情景,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對課上內容的掌握情況,起到復習的作業,也可以檢驗生詞、句子的發音等。
比如,《發展漢語初級綜合Ⅱ》第二十三課《我的“低碳生活”》一文,教師在課堂練習時,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和活動,像“你平時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你喜歡什么交通工具,原因是什么?”、“你平時有什么好的生活習慣?”這些主題,讓學生們思考后上臺分享;再比如,如果課文內容涉及到買東西、去醫院看病、問路等話題,教師都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醫生和病人、本人和路人等做對話練習。當然,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發音,對學生的表達情況有所了解,如果學生的發音不影響正常交際,教師大可不必糾錯,以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而對于較為嚴重的語音方面的錯誤,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并改正。
以上所提到的教學方法是語音教學中的常用的方法,可以為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而且這些方法是可以貫穿于整個語音教學的過程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方法。因為母語背景不同的留學生學習漢語時的困難點會有所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會不同。另外,既然進行語音教學,就要遵循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要進行反思,通過實踐發現能夠指導學生正確發音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356-359.
[2]胡明曉.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音教學的策略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2012,674 (3):84-86.
[3]李曦.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原則和技巧[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1:78-81.
[4] 趙立博.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技巧研究[J]. 語言應用研究,2014,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