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石油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重要能源之一,它是國家安全、繁榮的基礎和前提。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石油產業發展阻礙重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階段,經濟增長步入新常態,對石油等資源的消耗再次提升,新能源革命呼之欲出,其他能源逐漸代替石油消耗,加上中石油等企業自身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轉型和升級難度較大,導致石油企業發展速度放緩。文章將以中石油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較分析法對中石油進行戰略分析,并在哈佛框架下分析中石油財務報表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發展建議。
【關鍵詞】哈佛分析框架 中石油 財務報表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近年來,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對石油需求量越來越大,石油資源儲備量決定國家和地區總體實力。石油資源是一種天然、不可再生資源,多集中在政治動蕩的中東地區。世界石油供求不斷變化,使得供需矛盾愈發突出。石油是經濟發展的血液,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能源,關系到國計民生。石油行業具有戰略性特點,使其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長足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正如法國某官員所說“誰占有石油,誰就占有了世界。”中石油是我國最大的石油企業,正面臨著國內與國外市場的挑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財務報表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但傳統財務報表缺乏對非會計信息的應用,使得報表利用價值并不高。而哈佛分析框架能夠圍繞著中石油經營環境對其進行財務分析,能夠為中石油未來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參考。
(二)哈佛分析框架概述
哈佛分析框架,是從戰略高度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分析企業外部環境面臨的機遇、威脅及優劣勢,在科學預測上為企業未來發展指明方向[1]。哈佛分析框架是從戰略層面上進行戰略分析、會計分析及前景分析,能夠充分把握財務分析方向。
二、文獻綜述
加利·阿什瓦斯與保羅·詹姆斯在研究中首次提出“經濟利潤樹”理論,對未來財務分析框架拓展具有深遠影響。Clyde P.Stickney提出構建財務分析框架的三個步驟,一是明確財務會計分析環境、資料及企業活動之間的關系;二是會計分析;三是財務分析。Isabel J David Cabedo等人認為完全依靠會計信息制定決策不夠全面,還應加入其它信息,由此提出了風險定量化模型對財務分析進行優化。胡玉明教授認為財務分析應從環境至經營,再由經營到環境,強調財務分析系統性。程隆云指出中國現有的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缺陷,并提出了以目標為導向戰略分析為起點的分析框架。郭復初對財務分析主體、目的及要求等要素進行解釋,重點強調財務分析體系,為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中石油戰略分析
中石油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于2000年在紐交所和港交所掛牌上市,截止到2015年底,中石油共擁有85.68%的股權。中石油自成立以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較強的盈利能力獲得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2]。時至今日,中石油獲得了多項殊榮,如《財富》雜志2011世界500強排名第6位等,為國內石油資源供給提供了極大的支持。
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對中石油所處宏觀環境進行分析,當前,國際主流趨勢是和平與發展,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石油作為支柱性產業,為了維護穩定的市場秩序,政府出臺了相應政策措施,涉及行業、國企等各個方面[3]。中石油是我國石油行業最大國企,勢必會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人民幣升值使得企業利潤縮水,加上國內通貨膨脹,成品油隨著國際油價的波動而變化,中石油是國內石油行業先鋒,要應對國內外雙重壓力。隨著人們環保意識日漸覺醒,新能源開發和使用范圍擴大,石油產品替代品日漸增多,給中石油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基于swot分析法來看,競爭戰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方針,實施資源、市場及國際化三大戰略,強調油氣業務的重要性,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型能源公司。首先,優勢方面,中石油是國內最大的石油企業,受國家和法律保護,國內難以有與之相抗衡的企業,且在技術上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獲得多項專利[4]。就資源來看,中石油天然氣產量占國內75%。其次,劣勢方面,經營品種較為單一,原油源于國內油田,而中石化下游業務強,且原油來自國外,使得中石油競爭力不足。上個世紀末期,中石油發展國外市場,滯后于中石化。中石油煉化廠較少,煉化效率較低,且生產規模較小[5]。再次,機會方面,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石油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最后,威脅方面,中石化、中海油正在尋求發展機遇,且中東等以石油為主的資源型國家威脅到國內石油企業,加上石油行業具有高危性,一旦發生突發狀況,勢必會威脅到企業發展。
四、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中石油財務報表
(一)會計分析
會計分析主要體現在資產質量、盈利質量及研發支出三個方面。基于篇幅有限,本小節主要對中石油資產質量進行分析。中石油存貨涉及原油、原材料等,表1是2011年~2015年中石油歷年來存貨情況[6]。觀察數據發現,中石油存貨周轉率朝著上升趨勢,說明中石油加強存貨管理,但是深入分析發現,營業成本增速加快是影響存貨周轉率的重要原因。
(二)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涉及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多項內容。表2為2011年~2015年中石油償債能力情況。觀察表2數據可知,近五年各項指標逐漸遞減,證明中石油短期償債能力逐漸減弱[7]。流動比率由最初的118.16%下降到69.54%,速動比率由73.25%下降到36.29%,與其他指標相似下降幅度較大,說明企業在充分利用資金的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己的短期償債能力,企業要努力均衡兩種風險,確保其能夠達到最優化。
(三)前景分析
針對當前國內外形勢,中石油發展戰略要保持穩定,同時實施三大戰略,即資源、市場及國際化戰略,強化生產業務、化工業務等多項工作。
五、哈佛框架下中石油未來發展建議
(一)財務方面
結合上文分析結果來看,中石油要加強對存貨的日常管理,激活存貨變現能力,以此來為企業爭取更多現金流,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對于應收賬款而言,可以實施適度信用政策,加大清欠力度,提高應收賬款質量[8]。在加強科研過程中,要注重技術成果轉換,使其能夠直接應用到企業生產中,真正為企業創收。
(二)戰略方面
從大環境來看,中石油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異常嚴峻,因此在未來發展中,中石油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入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順應新能源革命浪潮,開發健康、環保新能源。加快天然氣發展進程,增加天然氣在企業產品中的比例,提升清潔化石能源供給,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雙重目標,實現自身社會責任。同時,還應學習美國巖頁氣革命經驗,發展以其為核心的非常規資源開采和應用體系,增加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在降低對生態環境損害的同時,能夠盡可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技術管理與創新,每年選派企業核心管理人才到國內外大學、培訓機構進修,及時更新原有知識儲備,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將先進技術應用到企業生產經營中,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施建立一支高素質隊伍,不斷生企業綜合競爭力。
六、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石油產業作為我國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家未來生存和發展意義非凡。中石油是國內最大的石油企業,面臨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石油經營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本文借助哈佛分析框架,對中石油戰略、會計、財務及前景等進行分析,能夠發現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其差距,不斷完善自己,并堅持針對性原則,制定符合企業特點的長遠發展戰略,從而更好地履行自身經濟、社會等多項責任。
參考文獻
[1]吳濤.2008—2010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分析報告——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運用[J].會計之友,2012,(11):65-67.
[2]馬廣奇,廉瑜瑾.哈佛分析框架下汽車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以吉利集團為例[J].會計之友,2012,(34):64-66.
[3]孫衛東.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漢王科技的財務報表分析[J].會計師,2013,(06):45-47.
[4]吳娜.哈佛框架下財務報表分析——以T公司為例[J].時代金融,2015,(32):147-148.
[5]張晨,馬廣奇.哈佛分析框架下文化旅游企業集團財務報表分析[J].商,2016,(02):143-144.
[6]魏明良,王雪,黎精明.哈佛框架下的百貨業財務報表分析——以王府井百貨(600859)為例[J].會計之友,2016,(07):82-86.
[7]郭奕鷗.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分析[N].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79-82.
[8]張濤.兒童藥物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基于哈佛框架的康芝藥業財務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4,(21):215-216.
基金項目:青海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成果。
作者簡介:楊娜(1991-),女,河北廣平人,會計碩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