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紅 張金月 齊建忠 劉曉云 朱榮軍

【中圖分類號】R322.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01
冠脈動脈疾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心健康,并因其逐年上升的發病率成為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多層螺旋CT以其掃描速度快、創傷小、分辨率高等特點,在臨床逐步應用。2006年3月---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臨床檢查,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心理干預以提高檢查成功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4年3月---2016年6月選擇在我院先后行多層螺旋CT冠脈動脈血管成像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的臨床診斷或可疑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126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和既往碘對比劑過敏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年齡34-78歲,平均(59.6±12.5)歲。心率﹤70次/min 28 例 (22.22%),≥70次/min 98 例(77.78%)。
1.2 方法:按照序貫法將本文126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心理干預組,每組63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常規組患者在檢查前、檢查過程中及檢查后按照常規護理進行操作。常規護理包括,介紹檢查的目的、方法、大約需要的時間,檢查過程,檢查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及應對措施,訓練患者屏氣并告訴患者檢查過程中應注意聽從操作人員指令進行深呼吸和屏氣。心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通過詢問、傾聽、交談和觀察等,了解不同年齡、病情及文化素質的患者對冠狀動脈造影的認識程度,評估其心理狀態,在冠狀動脈造影的全過程給予相應的心理指導和支持,①掃描前,初次檢查者由于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對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不了解,心理準備不足,往往會感到恐懼、緊張和焦慮,易引起心率改變。所以應以患者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解釋CT冠狀動脈掃描的目的、意義及操作方法以及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使患者對檢查的安全性、注意事項、要求等方面的問題有所了解,通過護理手段了解患者憂慮擔心的問題,及時實施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以取得患者的配合。②掃描中,協助患者平臥于檢查床上,在安置患者時關心體貼,通過友善表情和語言,邊操作邊與患者交流,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穿刺時動作輕柔、敏捷、準確,保證一次穿刺成功,減輕患者的疼痛與不適;并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劑后有短暫的熱感,屬正常現象,熱感很快減弱至消失,如有不適立即告知醫護人員。③掃描后,掃描完畢,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告訴患者盡量多喝水,造影劑經腎排泄,隨尿排出體外;并讓患者休息15-20min,無不適后方可離開,以防造影劑的遲發反應。
1.3 儀器:采用德國生產siemens64層螺旋CT進行掃描,同時使用高壓注射器,心電門控機,造影劑使用歐乃派克(350mg/l)。圖像后處理采用siemens工作站。
1.4 造影劑效果評價標準:對冠狀動脈各節段圖像質量按照美國心臟學會制定的3個等級進行評價,①優,血管輪廓清晰、連續,對比劑充盈好,無偽影,可明確診斷;②良,血管邊緣欠光滑,但連續性尚好,有少量偽影,但可診斷;③差,血管模糊,不連續,對比劑充盈不良,偽影明顯,影響診斷。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易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 心率比較:檢查過程中心理干預組患者的心率穩定情況明顯好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造影效果:心理干預組患者中優58例(92.06%),良4例(6.35%),差1例(1.59%);而常規組患者中優41例(65.08%),良17例(26.98%),差5例(7.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3 不良反應:所有患者通過護理除外部分有熱感,1例尋麻疹外,無其他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發生。
3.討論
多層螺旋CT是一種無創,經濟,并發癥少的檢查方法,受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鐘愛,是評價冠狀動脈病變和變異的重要診斷和篩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因此護理人員除了要加強學習,總結和掌握多層螺旋CT護理工作中的內容和技能,明確檢查中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外,還要掌握有效的護患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接受冠狀動脈CT造影檢查,以提高檢查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秦靜,劉大亮。64排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15-819
[2]任援,孫文,付小美,128層容積CT冠狀動脈造影中護理 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8:1209-1212
[3]李大華,王采,周寧,等。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的護理配合。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7:42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