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勇
【中圖分類號】R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01
我院對收治的脊髓或脊柱疾病患者應用全脊柱MRI檢查,發現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脊柱或脊髓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脊柱或脊髓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有53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年齡19~61歲,平均(57.1±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將MRI檢查對所有患者實行,讓患者保持仰臥位,略收下巴,在身體兩側自然放置雙手,應用海綿墊固定患者頭部兩側,還可以對患者的脊柱進行適當的伸拉。將先進的定位方式定位患者的頭部,讓其肩部和線圈頂緊,在患者頸部甲狀軟骨水平定位激光燈[1]。對全脊柱掃描系列進行選擇應用,首先對三平定位的定位像進行掃描,并且將全脊柱定位圖應用PASTING軟件進行處理和獲取,隨后對患者的腰骸段、胸段以及頸段應用短時反轉恢復序列掃描法、序列掃描法以及快速自旋回波T2W1和T1W1掃描法分別進行掃描。將定位像設定為矢狀位采集的定位圖像,并且進行預飽和帶的設置,將矢狀面的掃描計劃設置在冠狀位的定位像之中,在掃描每段之間的時候需要對一定的重疊進行保持,一般需要以腰、胸、頸的順序為依據,對自動移床進行應用,從而進行分段掃描[2]。最后,將分段掃描獲取的圖像應用圖像處理軟件PASTING進行拼接,并對窗位和窗寬進行調整,進而將完整的全脊柱掃描圖像得到。
2.結果
在此次研究中,88例患者在進行圖像處理和全脊柱MIR掃描之后,都能夠對清晰的全脊柱圖像進行獲取,對患者脊髓和脊柱的解剖結構進行仔細的觀察。本組患者在進行全脊柱MIR檢查的過程中發現有83例患者脊柱脊髓病變,其中被檢出椎體血管瘤的有5例,脊柱外傷7例,被檢出腰椎骶化移行錐9例,椎間盤突出62例。在62例椎間盤突出患者中,多發椎間盤突出患者有23例,單發椎間盤突出患者有39例。在對患者進行影像學綜合檢查之后將83例脊柱脊髓病變患者的病情確診,其具有100%的全脊柱MIR檢查準確率。
3.討論
目前,臨床上已經在很大范圍內應用了全脊柱MRI技術,在臨床實踐之后,發現全脊柱MRI技術具有定位準確、成像范圍廣、掃描速度快等優點,其具有非常高的對彌漫性或多發性骨髓或脊柱疾病的診斷價值[3]。多個體表線圈是組合形成全脊柱MRI的主要成分,其能夠對疊加信號和掃描視野進行明顯的增加,進而對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質量進行保證。在將全脊柱MRI檢查對患者應用的時候,可以對患者整個脊柱進行一次性定位,并且對其進行自動移床跟蹤掃描,在此基礎上將完整的脊柱圖像通過處理圖像的軟件拼接進行獲取[4]。
全脊柱MRI技術相較于傳統MRI技術,其優點如下。第一,其定位準確。在將全脊柱MRI檢查對患者進行應用的時候,就可以對患者整個脊柱的圖像進行全面觀察,并且圖像清晰,定位準確度非常高。第二,掃描范圍廣。在將全脊柱MRI檢查對患者進行應用的時候,可以先將脊椎應用自動移床技術,從而將其變為三個組段,并且在此基礎上將一次性對接處理對三組段的掃描圖像進行應用,從而將全脊髓、全脊柱圖像清晰完整的呈現出來,從而準確診斷各種脊髓和脊柱疾病[5]。第三,掃描速度快。在將全脊柱MRI檢查對患者實行的時候,其
掃描只需要完整的進行一次,就可以將拼接處理通過軟件的應用實現,從而對完整的圖像進行獲取,進而使得患者在MRI機內停留時間過長從而出現的不良情緒減少,進而防止患者由于掃描時間過長有運行偽影和圖形抖動的情況出現,在對患者舒適度進行保證的基礎上對掃描圖像的質量進行提升。
將全脊柱MRI檢查對脊柱脊髓患者實行,能夠對直觀、全面以及清晰的全脊髓及全脊柱掃描圖像進行獲取,進而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慧婷,錢玉,田傳帥,張鑫,朱斌,張冰.全脊柱磁共振成像對診斷脊柱脊髓病變的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16,02:153-154.
[2]張軍軍,牛軍杰,郭巧閣,上官建偉.全脊柱MRI在脊柱外傷診治中的意義[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03:122-123.
[3]朱建波,梁瑞冰.CR全脊柱拼接攝影與MRI在診斷脊柱側彎畸形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工程,2014,02:129-130.
[4]米霞.X線平片、螺旋CT、MRI檢查在脊柱骨折診斷中的作用(附89例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06:62-64.
[5]楊雪偉.用MRI檢查與用CT檢查診斷脊柱轉移瘤的臨床價值比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7:7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