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彬
文章編號:2095-6835(2017)04-0111-02
摘 要: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性質復雜,給當前固體廢物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而傳統的管理方式也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環保工作的要求。但是,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為推動固體廢物的有效利用,提高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提供了保障。基于大數據的固體廢物管理模式進行研究,結合實例,分析了大數據在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應用優勢及其面臨的挑戰,從而為固體廢物管理大數據建設提出初步設想。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固體廢棄物管理;云計算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111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人們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日益增加,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城市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基于當前固體廢物管理模式不夠完善的情況,相關部門迫切需要創新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在現今社會,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彰顯其優勢,它占領的領域也越來越大,各種利用大數據發展的領域正在協助企業不斷地發展新業務,創新管理模式,現代固體廢物管理就是其中一種。本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簡要論述了固體廢物管理的工作特點,分析了大數據在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應用優勢,提出了固體廢物大數據建設的設想,對現代固體廢物管理的發展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1 固體廢物管理工作特點
1.1 我國固體廢物現狀
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物品、物質。不同于其他污染物,固體廢物具有二元性的特點。其本質屬性是污染性,同時,具有資源性。在一定技術和市場條件下,它可以轉換為資源。有的廢物資源性明顯,通過再生利用可以得到與天然原料相同的品質,比如廢銅、廢鋁和廢鋼鐵等。而資源性較低的廢物,則為廢紙、廢塑料和廢橡膠等。另外,固體廢物還具有隱蔽性和可移動性,具有潛在的環境風險。固體廢物的全生命周期涉及產生、貯存、轉移、利用和處置等多個環節,運用傳統的管理手段難以準確掌握各個環節的信息,不利于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
1.2 固體廢物管理面臨的挑戰
1.2.1 傳統管理方式不適應時代要求
我國現有的固體廢物產生源管理主要采用申報登記制度。具體業務流程是,企業填寫制式表格,由各級管理部門逐級審核批準,并對管理對象進行日常監督、檢查。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管理模式逐漸顯現出審批周期長、效率低、企業填報負擔重、數據真實性有待提高等問題。
1.2.2 危險廢物轉移管理工作壓力大
按照現有的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要求,危險廢物轉移應填寫五聯單,每個危險廢物的轉移流程需要5個不同的管理部門與企業審核和確認。對于跨市、跨省轉移等業務,還需要經過不同地區環境管理部門的審批。整個轉移過程涉及的審批和確認周期長、效率低,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和管理部門的工作壓力。
1.2.3 基礎數據支撐不足
現有的信息系統主要采集企業填報,由各級管理部門匯總和上報的申報登記數據,其中一些是年報或季報數據。另外,還有部分數據由于各種原因未納入申報登記范圍。這就造成基礎數據的時間、空間、數量等維度不足,數據的密度和效率低,難以形成大數據分析所必須的基礎數據支撐。
1.2.4 未完全實現數據開放和共享
現有的部分信息系統還存在“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現象,各業務系統的數據無法實現便捷的開放和共享。這種情況不利于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也不符合大數據的開放精神。
2 大數據建設提升固廢管理能力
2.1 固體廢物應用大數據管理的優勢
2.1.1 大數據平臺促進固體廢物智慧管理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原有管理模式應逐步向大數據管理轉變。這是一種由被動管理向主動和智慧管理的轉變。傳統管理的流程是出現問題、邏輯分析、找出因果關系、提出解決方案,從而解決問題,是一種亡羊補牢的逆向思維管理。而大數據管理的流程是收集數據、量化分析、找出相互關系、提出優化方案,從而避免出現問題。大數據管理模式是防患于未然的正向思維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智能化的主動管理方式,是今后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環保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正研究建設固體廢物管理大數據平臺。平臺建成后,可采取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開放數據接口等方式接入全國數十萬家固體廢物企業的真實數據,并通過數據模型進行動態跟蹤、匯總分析、預警預報和趨勢預測等大數據應用。
2.1.2 物聯網提升危險廢物轉移管理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危險廢物管理要求的提升,物聯網已經成為數據采集和實時監管的重要手段。結合物聯網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控制的特征,以及處理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海量數據實時處理等能力,構建一套穩定、可靠、安全和可擴展的數據網絡體系,可以實現危險廢物從產生、貯存、運輸到處置的全過程實時動態監管。管理部門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實時掌握危險廢物的基本屬性、存放情況、轉移路線、實時點位、應急處置措施、周邊環境敏感區域、處置情況和利用情況等信息。
2.2 固體廢物大數據建設實踐
2.2.1 工業共生大數據應用研究
大城市的工業具有高密度和多樣性等特點,這為工業共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促進了廢物的資源化。為了解決基礎數據不足的問題,研究人員運用網絡爬蟲技術搜集和利用現有的公開數據庫,構建大數據模型分析必要的企業信息、產品信息、經營財務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等基礎數據,并采用數據挖掘技術建立數字地圖。研究人員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礎,結合企業原料、產品產量、生產工藝和廢物特點等因素,通過大數據關聯分析實現廢物產生企業與利用企業的科學匹配,合理規劃工業園區布局。在解決廢物轉移和處置問題的同時,也為利用企業提供了生產原料。通過合理規劃,在理論上可以實現共生工業園區內廢物的零排放。
2.2.2 危險廢物動態管理系統
為了加強對危險廢物的監控管理,基于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建成危險廢物動態管理系統。環境保護部門與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共享危險廢物運輸數據,避免了重復建設。系統采用數據驅動方法,在危險廢物運輸車輛安裝物聯網實時監控設備,并24 h不間斷捕獲廢物信息、地理位置、圖像和視頻數據等數據信息,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到數據中心存儲和處理。目前,每月的數據量達TB級,而且數據量還在快速增長。如果在危險廢物轉移過程中發生突發事件,環保部門可以利用信息系統快速確定運輸車輛的位置、車型、號牌等信息,并通過大數據技術
實時自動檢索和匹配該車輛的歷史行為、行車路線以及車輛營運公司、駕駛人等信息。
3 固體廢物大數據建設的設想
現今的大數據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3點:①基礎數據支撐不足的問題;②信息公開、廢物資源化、輔助決策等功能不完善;③部分系統存在重復建設、安全性不高等問題。
大數據在固體廢物領域的應用是大勢所趨。未來的大數據應用將重點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服務社會,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公開。②服務于日常管理。固體廢物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大數據應用輔助決策,落實簡政放權,實現智慧管理。③服務于環境應急。通過對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動態分析,整合應急資源,服務應急救援。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數據管理模式是一種智能化的主動管理方式,它改變了傳統固體廢物管理的思維模式,為推動固體廢物有效利用、提升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提供了保障。現在數據已經成為企業除人力和資本外的重要資產和寶貴資源。有效開發和利用數據信息,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和價值,也可以更好地為固體廢物管理的發展服務,為人們創建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寧武.淺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與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6):5-8.
[2]李蕾.關于環保部門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幾點思考[J].環境保護,2015,43(9):10-13.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