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才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01
頭痛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臨床引發頭痛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氣血失調、脈絡不痛等。偏頭痛、神經痛等均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頭痛病癥,若患者發病時間較長,且未得到及時救治,則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對此,本文就篩選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救治的頭痛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中醫針灸治療,效果確切,現作如下報道:
1.對象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篩選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救治的頭痛患者72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進行分組:實驗組38例,男女比18:20,年齡介于25歲至60歲之間,其中間值為(42±3.7)歲;參照組34例,男女比14:20,年齡介于26歲至60歲之間,其中間值為(43±4.5)歲。兩組資料對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以常規藥物展開救治,方法為:醫務人員給予頭痛患者服用相應的藥物,藥物分成:急性藥物、慢性藥物。頭痛患者一旦發作,醫務人員可對其行皮下注射定量的舒馬曲坦,可有效于幾分鐘之內終止頭痛發作;若病情較嚴重,可每分鐘給予其吸純氧8-10L左右,持續15min后,可緩解頭痛。若給予患者服用以上藥物后,病情并未得到緩解,則可每日給予其服用強的松40-80mg,持續服用1w,待病情有所緩解后,慢慢所見藥量直至停藥。以2w為一個治療周期,持續治療3個周期。
1.2.2 實驗組
以中醫針灸展開救治,方法為:第一,外感頭痛:臨床治療外感頭疼以通絡止痛、疏肝健脾為主,選取足太陰經穴、足少陽穴,且取穴為百會、列缺、風池、太陽,施以毫針瀉法,艾灸,而后行大椎點刺出血[1]。
第二,內傷頭痛:治療該病主要以通經止痛、疏泄肝膽為主,選取足少陽經穴、足厥陰,取穴為外關、百會、頭維、角孫、風池等,以毫針瀉法治療。
第三,虛證頭痛:以滋養腦髓、疏通經絡為主,選穴督脈、經穴、足陽明,主穴是足三里、風池、百會,以平補平瀉法治療,即選擇相應的穴位,對皮膚做消毒處理后,選用1.5寸的毫針,以直刺法直接刺入深度大約0.5-1寸,且針頭需留置刺于皮膚中持續大約5min候氣,待5min過后,可捻轉針頭讓局部的皮膚產生一定的針感,即行氣。
頭部的穴位主要以平刺為主,少部分(太陽、天柱)以直刺法為主;余穴以補法為主。對患者行針風池時,需關注針刺深淺、方向,對于急性頭痛患者,可行1-2次/d,且留針時間控制在30-60min;對于慢性頭痛患者,需每日或是隔日行針一次,以2w為一個治療周期,持續治療3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醫務人員對患者行為期3-6個月的隨訪,嚴密查看并記錄下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定
醫務人員于患者治療后,對兩組臨床效果進行評定,發現患者沒有發生頭痛,且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即治愈;患者頭痛癥狀好轉顯著,且疼痛輕微,即顯效;患者發生頭痛,但頭痛的次數與之前相比明顯減少,且疼痛時間明顯縮短,即有效;患者各癥狀無任何變化,甚至加重。
1.5 數據統計
研究中所用軟件版本為SPSS20.0,對涉及的計量數據進行統計時,選“(x±s)”代表。客觀對照分析2組入選對象臨床數據,如果其對照結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結果
2.1 對比兩組臨床有效率
實驗組“治愈”、“顯效”、“有效”等指標均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一。
2.2 對比兩組復發率
治療后,實驗組入選的38例患者中,復發1例,復發率2.63%(1/38);參照組入選的34例患者中,復發6例,復發率17.65%(1/34)(P<0.05)。
3.討論
頭痛屬于臨床常常見的一種癥狀,主要指局限在患者頭顱的上半部,包含:耳輪上緣、枕外隆突連線所引發的疼痛等,其發病原因十分復雜,可經顱內、顱外頭頸部突然病變、軀體疾病以及精神病等所致。因此,臨床治療頭痛患者時,選用一種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關鍵[2]。
中醫認為,頭屬于“諸陽之會”,頭痛疾病主要經外感風邪、血液不通、肝陽上亢、痰濁中阻、氣血虛弱等引發,因此,臨床治療時,以中醫針灸進行對癥配穴治療,可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同時還能發揮出針刺多靶點的優勢,較好地調整患者機體的氣血及臟腑功能,從而提升生存質量[3]。現階段,針灸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臨床采用中醫針灸治療頭痛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需查清病因,特別要排除其顱內占位性的病變,且頭痛患者治療中,需禁止抽煙、喝酒,并指導其做適當運動,同時避免精神受嚴重刺激。
此次研究中,對頭痛患者施以中醫針灸救治,治療組“有效率” “復發率”等指標均優于參照組(P<0.05)。由此表明,中醫針灸在頭痛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可大大提升臨床療效,降低患者治療后復發的幾率,對緩解期病痛、促進其及早恢復健康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馬娟,劉寧,陳軍,等.頭痛寧膠囊聯合氟桂利嗪膠囊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及機理研究[J].中成藥,2013,35(4):677-680.
[2]王芳,李春艷,趙宏偉,等.針灸聯合中藥治療神經性頭痛合并頑固性失眠的臨床療效性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0(33):103.
[3]孫曉輝,梁玉麗,孫宏玉,等.腦血管痙攣性頭痛應用鹽酸氟桂利嗪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2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