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明
【中圖分類號】R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01
脊柱結核發病較緩慢,主要是肺結核、上消化道結核等疾病的后遺癥[1]。脊柱結核患者在患病的早期并無明顯的不適,但是,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低熱、盜汗、腰部疼痛等癥狀,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診斷十分的必要。脊柱結核的診斷中較易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2],本文主要對脊柱結核患者實施X線診斷、CT診斷的準確率作分析,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30例脊柱結核患者,這30例脊柱結核患者均經相關診斷確診,主要包括頸椎結核、胸椎結核、腰椎結核等,這30例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
隨機將這30例脊柱結核患者分為2組,實驗組年齡為12歲-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58±6.01)歲,男女比例為8/7。對照組年齡為13歲-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69±6.36)歲,男女比例為9/6。
2組脊柱結核患者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病情等)相比,并不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脊柱結核患者僅給予X線診斷,主要拍攝患者的脊椎、胸椎、腰椎正側。
實驗組脊柱結核患者同時給予X線檢查以及CT檢查,即在X線檢查異常的部位實施CT常規檢查,CT常規檢查主要包括椎體掃描以及椎間盤的橫斷掃描,掃描的層厚以及增距均為5毫米。將CT掃描的圖像放大(約3.5倍),掃描參數設置為170毫安,視野范圍為3.5厘米,采集的矩陣為320×320。
1.3 觀察指標:對2組脊柱結核患者診斷的準確率進行比較觀察。
1.4 統計學分析:本文研究數據均嚴格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統計學具有意義。
2.結果
實驗組15例脊柱結核患者同時經X線和CT診斷,總計診斷出14例患者,占本組總例數的93.33%。經掃描圖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膿腫患者占4例,存在骨質破壞患者占8例,存在椎體壓縮變形患者占6例,存在死骨跡象患者占12例,存在椎間盤破壞、侵潤患者占5例。
對照組15例脊柱結核患者僅經X線診斷,總計診斷出8例患者,占本組總例數的53.33%。經掃描圖像分析,其中存在椎旁膿腫患者占2例,存在骨質破壞患者占3例,存在椎體壓縮變形患者占3例,存在骨質疏松患者占4例。
實驗組患者經X線和CT同時診斷,其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僅X線診斷的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脊柱結核是指結核桿菌進入患者的椎體,導致患者的椎體以及部分骨組織出現病變。脊柱結核患者在患病之后,其患處會出現死骨,且會向相鄰的組織蔓延,導致患者可能出現脊柱坍塌等情況[3]。脊椎結核主要包括頸椎結核、胸椎結核、腰椎結核,其中,腰椎結核較為常見,而頸椎結核患者較少。患者在患病早期的臨床癥狀并不是特別明顯,患者病情加重時,其患處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情況,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X線是診斷脊柱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可以將患者的脊柱全貌展現出來,使得醫療人員可以對患者是否存在椎旁膿腫、骨質疏松、骨質破壞等進行良好的判斷,但是其不可以將患者的椎體病變程度展現出來。而CT檢查則可以將脊柱結核患者的骨質破壞程度以及骨質疏松程度等顯示出來[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脊柱結核患者經X線和CT同時診斷,其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僅X線診斷的對照組患者(P<0.0)。結果說明,X線和CT聯合診斷脊柱結核的診斷準確率較好,可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效依據。
綜上所述,臨床為脊柱結核患者進行診斷時,應將X線診斷和CT診斷結合起來,以此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率,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童宏橋.X線與CT聯合檢查在脊柱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6):91-92.
[2]鄭衛.X線與CT檢查在診斷脊柱結核方面的臨床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下半月),2014,12(3):170-171.
[3]吳迪.CT與X線檢查在脊柱結核中的價值[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1):43-44.
[4]孫曙賢.脊柱結核X線診斷及CT診斷[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01(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