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云
摘要:2016年5月1日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此次中央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舉措,勢必會給建筑企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如何增強企業經營活動、保持穩步發展,建筑企業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本文以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為例,從“營改增”的內涵及特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入手,提出建筑企業應采取的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建設企業;影響;應對策略
建筑行業,亦稱為施工行業,在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中地位舉足輕重。自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呈現“新常態”趨勢,為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為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奠定基礎,中央做出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舉措,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對于建筑企業而言,無疑2016年的“營改增”對其影響是巨大的,如何應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營改增”的內涵及特點
所謂“營改增”,即將原征收營業稅的企業改為征收增值稅,企業僅對自身的服務或產品增值部分納稅[1]。早在2012年我國已部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開始了“營改增”試點,2016年5月全面推開,該制度實施將有效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增強企業經營活力。
二、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的納稅現狀
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22日,立足于上海,業務逐步向全國范圍擴展。公司已通過長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擁有多項特種專業工程資質、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經營范圍為地基工程、基礎工程、防水防腐保溫工程設計與建造。自2016年5月實施“營改增”以來,公司工程項目的收入改為11%的增值稅率,前后稅種及稅率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三、全面實施“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
全面實施“營改增”后,對建筑企業而言,不僅僅是稅種與稅率的變化,還帶來了會計核算、施工材料采購利潤、現金流等方面的影響,具體表現如下:
(一)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方面的影響
全面實施“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改革之前,建筑企業只需對其收入進行核算,乘以3%的稅率即可。但在改革之后,企業在購入施工原材料時,則必須分為兩大類,即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材料與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材料,前者會計核算未發生變化,而后者則需進行進項稅抵扣。舉例說明: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購入防水防腐材料一批用于W施工項目,價格100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銀行存款支付完畢并已入庫,會計處理見表1(單位:萬元)。實際上,在“營改增”實施后,建筑企業可以抵扣原材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進項稅額,僅對服務增值部分繳稅,表面上營業收入值相對降低,但由于征稅基礎不同使得利潤率會有所增加[2]。
(二)對建筑企業施工材料利潤方面的影響
建設工程項目中需要大量的砂、土、石料、磚、瓦、石灰、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且在工程造價中比重較大。2014年7月起,此類材料的增值稅率為3%,“營改增”之后,若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在承包工程項目中大量采購此類材料且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可抵扣進項稅率為3%,與現行建筑企業增值稅銷項稅率11%之間相差8個百分點,嚴重擠壓了建筑企業的利潤空間。
四、全面實施“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應對策略分析
(一)合理調整建筑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規范經營方式
“營改增”之后,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應從其組織架構、分子公司設立、大型投資項目等著手,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對管理模式進行合理調整,規范經營方式、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的軟實力。例如以總公司的名義參與投標工作,再分解給集團內部,由相應的分子公司承接,獨立承擔繳稅義務,避免違規分包、轉包的行為,規避法律風險。
(二)培養財稅人才,著力提升稅收籌劃能力
通過會議、講座、網站、宣傳等方式,提高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采購人員、管理人員的稅務知識,尤其適當配置稅收籌劃人員,在確保企業納稅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實現合理避稅、節稅。例如采購人員要樹立起索要專用發展的意識,財務人員要樹立合法抵扣進項稅額的意識等,做到熟練操作和運用財稅制度,使公司能夠充分享有稅收紅利政策。
(三)完善采購制度,加強進項稅額抵扣環節的管理
在實施“營改增”之前,由于原材料采購的增值稅是無法抵扣的,建筑企業為節省成本往往選擇個體戶、小規模納稅人作為供應合作商。“營改增”之后,上海智平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必須完善現有的采購制度,與具有增值稅納稅資格的供應商合作,確保取得增值稅發票。在采購管理上增強堵漏意識,根據工程項目實際情況盡量增加機械設備的購入、減少勞務支出,從而實現避稅。
參考文獻:
[1]廖敏霞.“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J].企業經濟,2016(8):144-149.
[2]辜智勇.芻議“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財會學習,2016(18):164-164.
[3]孫虹.“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143-143.
(作者單位:上海城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