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玲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1
當短暫性腦缺血患者處于發(fā)作期時,患者通常需及時展開急救護理措施,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為總結適合短暫性腦缺血患者、能促使其疾病轉歸的最佳急救護理措施,筆者以63例于2014年12月-2016年05月因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而進入我院進行急救的患者為對象,分組后施予不同干預手段,期待有效提升患者急救質量及護理效果。
1.對象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14年12月-2016年05月因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而進入我院進行急救的63例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n=33例,本組性別比17(男):16(女);年齡介于31歲至80歲,其平均值(50.3±8.8)歲,本組內行綜合性的急救護理措施。常規(guī)組:n=30例,本組性別比16(男):14(女);年齡介于30歲至79歲,其平均值(51.1±8.0)歲,本組內行基礎性救護措施,對照兩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病例信息,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本組內行基礎性救護措施:予以影像學診斷,判斷患者是否出現腦出血現象,并連接專業(yè)監(jiān)測設備,并對患者血壓值、血糖值等指標進行測定。
1.2.2 觀察組
本組內行綜合性的急救護理措施:(1)接診護理。接診后,接診護士要及時聯(lián)系急救科醫(yī)師,并準備各種搶救設備與藥品,對患者發(fā)作時間、臨床表現、院前處理措施以及生命體征等進行詢問和觀察。(2)準確評估病情。查看患者臨床表現,重點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下肢無力、意識障礙、肢體麻木、血壓異常、惡心嘔吐以及呼吸急促等問題,如果患者出現窒息現象,需觀察其顱內壓是否出現增高跡象,避免疾病再次發(fā)作。(3)急救護理。對患者意識狀態(tài)進行判斷,若其意識清醒,需對患者臨床表現及發(fā)作時間等信息進行詳細詢問;若患者認知障礙,需對其氣道組織通常情況進行觀察,并查看口腔、鼻腔中是否出現嘔吐物或者分泌物,酌情對異物進行抽吸,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具體流程如下:首先,連接專業(yè)監(jiān)測設備后,給予患者創(chuàng)建呼吸通道,并適當抬升患者床頭高度,使其頭部側偏,再予以加壓給氧。其次,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對患者顱內壓指數進行有效控制,并予以輸注胰島素等相關藥品,并對其給藥速率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患者血壓值低于140/90mmHg,空腹血糖值介于6.1mmol/l至11.1mmol/l之間。再次,當患者生命體征基本恢復后,需囑咐患者堅持臥床休息,鼓勵患者進食清淡、低鹽以及低脂類流食,加大溫水、新鮮瓜果攝入量,確保進食營養(yǎng)的均衡性,防止便秘癥狀出現。與此同時,囑咐患者嚴格戒煙、禁酒,除了要對體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外,還要適當加大運動力度,避免出現三高癥狀[1]。最后,患者發(fā)病后,其語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都會受損,因此需要指導患者加強語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鍛煉,包括閉合唇以及舌運動等項目,以改善其急救后恢復質量。
1.3 效果評估
選擇WHO生活質量表[2]對兩組入選對象生活質量進行準確評估。
1.4 臨床數據統(tǒng)計
本次所選軟件的版本是SPSS20.0,對文中涉及到的各項計量數據,選“(x±s)”代表;在分析文中相關計數資料時,予以“χ2”檢驗。此外,在檢驗文中計量資料時,以“t”進行。通過客觀對照兩組入選對象相關數據信息,若結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結果
施行兩種干預措施后,常規(guī)組治愈率76.67%(23/30),觀察組93.94%(31/33)(P<0.05),且兩組急救后生活質量評定分數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短暫性腦缺血有“反復發(fā)作”特征,被臨床稱作“TIA”,該病癥發(fā)作期病情嚴重,誘發(fā)因素以局灶性的腦缺血現象為主,發(fā)作時間通常為1d內,但是會有反復發(fā)作行為出現,若不加以救護,極易誘發(fā)腦卒中,甚至死亡,所以加強綜合性急救護理是挽救其生命、改善患者轉歸條件的基礎性前提與重要手段[3]。一般而言,患者疾病發(fā)作后,其智力水平、語言能力、運動能力以及認知能力都會受損,因此在急救護理工作中,需加強綜合性的干預,做好接診護理、病情評估以及急救護理等措施,再根據醫(yī)囑準確用藥,有助于提升患者急救效
果,改善其生活質量[4]。此次研究施行兩種干預措施后,觀察組內治愈率93.94%(31/33)優(yōu)于常規(guī)組76.67%(23/30)(P<0.05),且觀察組入選對象急救后生活質量評定分數同樣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
綜上所述,當短暫性腦缺血患者處于發(fā)作期時,其病情十分嚴重,為改善其預后,建議落實綜合性的急救護理措施,通過提升患者急救效果,從而進一步改善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宋林,魏衡,許康,等.應用ABCD2評分預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后短期卒中事件發(fā)生風險[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4,9(02):122-125.
[2]劉芳,楊倩倩,楊莘,等.重癥腦缺血患者行血管內熱交換低溫治療護理實踐與依據[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9):974-978.
[3]張圓圓,梅曉,張艷杰,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2):288-289.
[4]鄧穎珠,韓月蘭,李巧玲,等.前瞻性的護理干預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