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蓮 蘇華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1
由于急性呼吸衰竭在呼吸內科中屬于較為常見的重癥之一,它的病程較長、病情惡化的速度也較快。因此,在急救中十分容易出發病死的情況。在急救中不僅需要制定出科學的方案,而且要對患者的呼吸、通氣進行實施監測,并通過護理干預方式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命存活率[1]。現做出如下報告: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間所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并將他們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研究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是(45.4±5.6)歲,病情情況:肺炎23例、哮喘27例、肺氣腫10例;常規組6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為31例,女性為29例,平均年齡是(44.9±5.9)歲,病情情況:肺炎27例、哮喘10例、肺氣腫23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中年齡、性別以及病情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兩組患者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的一般護理方式,研究組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其具體方法是:①呼吸監測和通氣護理,在護理干預中,除了對一般的生命體征護理之外,還需要做好呼吸監測,如觀察患者自主的呼吸頻率,并及時測定患者的潮氣量、氣道阻力、記錄每分鐘的通氣量以及內源性的呼氣等值,通過護理干預的方式,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異物清除,同時運用呼吸機進行確定經口插管的深度,并確定出氣管導管所要伸入的深度以及隆突距離的位置[2];②氧療,在確定吸氧的濃度之后,保證PaO2能夠迅速提升至=60mmHg,并盡量地減低吸氧的濃度,此外吸氧裝置需要分開進行,如運用鼻導管與鼻塞吸氧的方式,則每日需要更換鼻導管,此外,還可以運用呼吸機進行給氧,同時可知好給氧濃度,一般不宜高于60%,濕化瓶中還需要放置95%乙醇50mL,保證濃度在30%至70%之間,滿足患者的呼吸要求;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應患者的不同病癥情況而進行心理護理,例如護理人員對疾病較為嚴重的患者及時進行疏導,因為這些患者此時的心理十分脆弱,所以通過心理護理的方式有效幫助患者排除不良心理因素[3]。④營養支持,這主要是根據患者的情況實際處于一個高代謝的狀態,缺乏營養,因此,需要補充一些高維生素、高熱量以及高蛋白的營養。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為緩解、逐漸緩解、無緩解和死亡四種情況,總有效率等于緩解率與逐漸緩解率之和;此外,比對兩者患者的動脈氧分壓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所得到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其中的數據通過(x±s)表示,組間的計數資料運用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運用%表示,并通過t進行檢驗,將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結果
2.1 總有效率情況對比
研究組中緩解42例(70.00%),逐漸緩解16例(26.67%),無緩解2例(3.33%),無死亡情況發生,總有效率是96.67%;常規組中緩解32例(53.33%),逐漸緩解16例(31.67%),無緩解11例(18.33%),死亡1例(1.67%),總有效率是80.00%,研究組總有效率優于常規照組,差異顯著(P<0.05)。
2.2 動脈氧分壓(PaO2)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心率(HP)是(88.1±5.2)次/min,呼吸頻率是(22.4±3.7)Pa,動脈氧分壓(94.1±8.7)Pa;常規組患者的心率(HP)是(89.1±5.4)次/min,呼吸頻率是(23.4±4.1)次/min,動脈氧分壓(74.1±4.7)Pa。通過比較可知,研究組中的動脈氧分壓高于常規組(P<0.05)。
3.討論
急性呼吸衰竭對患者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甚至在疾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死亡的發生,因此,這必須在搶救中采取科學的方式有效解除患者的病痛,同時再配合良好的護理干預,從而有效提升患者恢復疾病的速度。
護理干預的方式主要是護理人員全面掌握兩組患者的不同情況。例如觀察患者的發病情況,每次發病持續時間以及發病季節;此外,護理人員還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從而促進患者有效排解心理壓力,提升恢復速度;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發病情況而有效采取護理干預的方法,同時提升護理人員的醫學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的熟練度,從而有效提升護理的能力,幫助患者有效解決病痛。本研究中,研究組總有效率(96.67%)優于常規照組(80.00%),差異顯著(P<0.05),此外,研究組中動脈氧分壓是(94.1±8.7)Pa,常規組中的動脈氧分壓(74.1±4.7)Pa,通過比較可知,研究組中的動脈氧分壓高于常規組(P<0.05)。
總之,護理干預方式運用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疾病治愈效果,此護理方法值得廣泛運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高建軍,彭清云,王林華等.經皮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監測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交通醫學,2016,30(2):141-143.
[2]趙義靜,陳澤林,周丹等.督脈走罐對亞健康人體命門穴經皮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的影響:不同壓力的觀察[J].世界針灸雜志(英文版),2015,25(3):11-16. [3]梅忠卓.納洛酮聯合氨茶堿治療小兒急性呼吸衰竭76例的臨床療效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