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要:“善戰者,求之于勢”,我國的農業企業要想在原來基礎上實現重大突破,最關鍵的任務就是要先認清我國的形勢,然后制定詳細的發展戰略,最終實現快速轉型。回顧過去的中國,再展望現在,當前中國的農業仍處于經濟轉型的十字路口:過去一直采用的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已成瓶頸,農產品成本的優勢已不再明顯。因此,中國農業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必須要認清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正視自己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勇于改革創新,以此來提升我國的社會競爭力。
關鍵詞: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具體對策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我國農業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城鄉統籌不斷加快,對全球農業的影響也日益加深。所以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他們過上寬裕的生活。只有先保證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穩定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會有可靠的保障。
一、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經營模式落后,致使發展困難。中國目前大多數地方仍然是精耕細作的小農經營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發達地區,這種傳統的模式一直延用至今。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后,傳統的經營模式就因為其經營的靈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前進的步伐越來越慢。
(二)農產品的產量不穩定,靠天吃飯。農產品的產量經常受天氣、氣候的影響很大,而且目前經營者的技術不足以趨利避害從而達到穩產,往往是天好產量好,收入高,如果天氣不好,經營者一年辛苦下來,除去一些材料成本的投入,真正裝到自己口袋的錢少之又少。
(三)就業和失業問題呈現出一個不斷下降的趨勢。長期以來,就業和失業問題都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多少次的想盡辦法來解決,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特別是2008年以來,我國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中國的出口貿易型企業遭到了嚴重沖擊,致使好多用工企業的需求急劇下滑、下崗失業的數量與日俱增,最終我國的就業和失業問題進一步惡化。
(四)農村的經濟發展缺少關注,致使貧富差距大。近幾年來我國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現象呈現了不斷加劇的局面。在第九個五年計劃統計的數據顯示中,中國的農業從業者的收入一直在下降,糧食產品價格下降,地方政府對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對農村的關注,對城市的投資力度也大于農村,就再次加大了城鄉的貧富差距。
二、改善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具體對策
(一)利用先進技術,實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傳統渠道已經逐步呈現出“僵尸化”態勢,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環境和消費途徑都在發生著變化,在這種時刻,對于眾多農業企業而言,及時學會并靈活運用新興渠道的力量來推廣和銷售自己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一些更為便利的購物體驗,例如:京東、天貓、淘寶等,這樣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吃到最新鮮的食品,體會到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
(二)引進新技術,強化培訓,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雖然我國大部分的農業生產已經進入機械化時代,但是和那些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由此政府應該結合農民的自身條件,改正他們傳統的經營模式,多引進一些發達國家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培訓經營者,讓他們學到更為先進的技術,并要在之前技術之上做一些創新性的改動和變更,把老技術變為新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把小成果變成大豐收。
(三)關注職業教育,促進就業。加大對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可以大力發展中小型企業,實施崗位補貼政策、能勞者多得、股權激勵制度等鼓勵用人單位或企業擴大就業規模,,讓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享受到國家的援助。由于我國長期形成的職業教育落后,一些職業培訓不發達的局面,國家政府機構應將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放在就業促進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如:不斷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學校的關注程度,多多重視職業教育,尊重技能人才,要加大對教育的改革力度,努力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服務就業,盡量減少失業的職業教育體系。
(四)加強基礎建設,縮小貧富差距。早前黨中央先后提出的“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的偉大戰略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盡管如此,但效果卻不是很明顯,努力還需繼續,因此應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及時加強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可以積極吸引海內外投資人才到中西部地區發展,讓先進技術走進我國,從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以此來提高中西部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爭取最終實現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
三、結束語
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是時代前進、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加強新型農村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質量,而且可以提升中國在社會的市場競爭力,確保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忠民.關于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才智,2015(36).
[2]宋曉光.對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4(3):1-2.
[3]高學章.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吉林農業,2014(24):6-6.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韓店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