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

摘要:為了更好的培養會計專業的相關人才,更好的推進基礎會計教學的進程,筆者從傳統基礎會計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特點出發,并從建立信息化會計實訓教室、增強課堂教學的實用性、提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等三個方面對基礎會計教學內容的重構及教學方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一、基礎會計教學內容的重構
(一)傳統基礎會計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弊端
在大部分基礎會計的教學設計中,會計專業的教學課程是以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作為主線進行設計的。七種方法主要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核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這樣安排教學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們發現這樣的教學內容編排不符合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規律,前兩個模塊的教學內容過于生澀難懂,對于沒有任何會計基礎的學生而言,傳統的課程編排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也容易使學生們失去對會計專業學習的興趣。這啟示我們基礎會計教學內容需要進行重新調整,進行一定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重構基礎會計教學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加強學生對基礎會計學習的興趣與理性認識。以會計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設計基礎會計教學,學生以企業會計人員的身份體驗工作流程,在實際工作中掌握具體的知識點,做到熟悉會計工作,實現學生角色與員工角色的統一。具體重構內容見表1:
二、關于基礎會計教學方法的建議
(一)建立信息化會計實訓教室
會計實訓性教學是創新教育發展的主要手段,要其切實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信息化會計實驗室是十分有必要的。重構教學內容后,理論教學被模擬企業流程的實訓教學所取代,更需模擬企業環境,使學生了解企業運作及財務工作流程,因此,實訓室的建設就影響到學生對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實訓室的建設應該在增加數量的前提下,保障質量與實用性。有關實訓室的建設應該注意三點:首先,模擬實訓室的建設中可以設計與會計專業相關的部門,如財務處、出納室、稽核室等,幫助學生增強對財務工作的人數。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實訓室進行硬件改造,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第三,實訓室要加大對軟件的開發建設,積極研發出適合本校學生的教育系統。
(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而社會上的一些公司卻面臨著招收不到會計方面人才的尷尬。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是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出現了問題。由于學校開設的理論課程過多,不注意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社會工作中實際遇到的問題了解甚少。許多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因為缺少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而喪失了工作機會。所以,各學校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加強會計專業教學的實用性。
(三)提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實驗表明,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比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在當今對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避免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設置教學小組,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分工。通過讓學生備課、講課并進行評比等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效果。
關于基礎會計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探索是一個不斷改革和總結的過程,特別是在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更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的現狀,并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分析,及時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會計教學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們,更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不斷吸收新的教學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基礎會計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為我國的人才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海平.基于就業視角下的工程類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4(08):11-15.
[2]祁俏格.高職會計專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0):22-27.
[3]熊小妹.如何優化“做中教,做中學”《會計實訓》的教學方法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33-36.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