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合日阿依·伊敏 米爾孜柯尤木·阿不都海力力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1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或肺動脈及其分支的原發病變引起的肺動脈高壓所導致的心臟病主要病因因為慢性肺部疾病常可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誘發。[1]本病在我國發生率較高,易反復發作,病程長,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強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2]2016年收治的2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男性14人,女性10例,結論如下:
1.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收治的2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男性14人,女性10例,24例的年齡均在38-68歲,參選人員,20例好轉出院,2例轉入呼吸icu,2例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
2.護理方法:
病例中大多數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護理的過程中避免發生肺心病。
2.1 輕度期:為原發病癥狀重者則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紫紺、尿少、下肢浮腫甚至出現嗜睡、昏迷等。
2.2 急性發作以冬,春季多見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常可誘發肺、心功能衰竭死亡率較高。
3.臨床表現:
本病病程緩慢,臨床上除有肺,胸疾病多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現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損害的表現。按其功能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3]
4.護理體會
4.1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的變化,定期監測患者的動脈血氣,對于煩躁的患者給于重點治療,對心悸,胸悶雙下肢水腫,尿量少的患者給于重點觀察.
4.2 飲食護理:飲食治療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展,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少食多餐,有利于減少用餐是疲勞,進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有利于促進飲食。宜進食高纖維易消化清淡飲食,避免因便秘,腹脹兒加重呼吸困難。減少進食含糖高的食物,避免引起痰液粘稠。
4.3 休息與活動指導在心肺功能失代償期,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可以協助采取舒適的臥位,如半臥位或坐位,可以減少機體的耗氧量,有利于促進心肺功能恢復,減慢心率和減輕呼吸困難,對于臥床的病人,應定時翻身,變換姿勢,保持舒適的體位,避免壓瘡的發生。代償期根據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鼓勵病人適當的活動,活動量以病人不感覺疲勞,癥狀不加重位度。鼓勵病人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提高活動耐力。
4.4 用藥指導: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遵醫囑用藥主要藥物有強心利尿、平喘及消炎藥。結論: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通常是由支氣管,肺組織,肺血管或者胸廓病變而引起肺血管阻力加大,從而使肺動脈壓力增加,導致右心室結構,功能等發生改變而產生。出院指導:堅持戒煙,遵醫囑服藥,介紹專科門診時間,定時復診,水腫者限制水、鹽攝入,進行家庭氧療及腹式呼吸鍛煉出現氣促、紫紺、心跳快、心律不齊水腫等表現應及時就診。[4]
參考文獻:
[1]臨床醫學,史西營,硝酸異山梨醇酯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53例,2013,33(2):44-45.
[2]中國實用醫藥2012年8月第7卷24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護理,魏淑群,李桂珍
[3]《社區醫學雜志》2011年,第21期67-70頁。
[4]內科護理學,高麗紅,2006.06,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