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智
【中圖分類號】R3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1
引言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等因素引起,臨床發病率較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對于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病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糖尿病的治療多可以通過飲食控制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因此飲食指導是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重要環節。我院采取針對性飲食指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十分明顯的臨床效果,現將其臨床優勢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護理的實施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經常規檢查確診。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病者、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有精神或交流障礙者以及不能獨立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齡為35~77歲,平均年齡為(57.94±6.12)歲;病程為6個月~12年,平均病程為(9.87±1.55)年。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指導、心理指導、運動指導、血糖監測指導等。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飲食指導,具體為:控制患者日常飲食,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病情擬定日常飲食食譜,每周進行輪換,指導患者家屬監督患者堅持按照食譜進食。食譜各項營養物質攝入量控制規則如下:
蛋白質: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蛋白質攝入指導。糖尿病患者要和正常人保持大致相同的蛋白質攝入量,避免發生負氮平衡。蛋白質的攝入以魚類、蛋類等為主,蔬菜等均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成人蛋白質含量需要達到1.0~1.2g/kg·d。
脂肪:糖尿病患者最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并發癥,脂肪應該限制在20%~30%。在飲食方面,要避免攝入動物油脂和動物內臟內食物。
碳水化合物:成人每天的攝入量應該在200~350g,需要控制飲食的總量,減輕肝臟的負擔。患者應該多食用五谷雜糧,日常進行合理的鍛煉,促進糖類物質的消耗。
維生素:糖尿病患者相對缺乏運動,易發生便秘。維生素能夠預防便秘的發生,還能夠降低血清膽固醇。日常飲食應該攝入一定量的維生素,而且要多飲水,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纖維物質:糖尿病患者膳食纖維的攝入量要控制在20~35g/d。這樣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還利于食物的吸收。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相關血糖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統計和分析數據,以(x±s)表示計量結果,使用t檢驗,P<0.05時表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 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干預后,患者的活動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感覺、家庭支持、生活前景等評分均明顯優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2.2 患者相關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干預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優于護理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2所示。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以高血糖、多飲、多食為主要特點。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水平較高,易引起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血糖,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2]。
對于糖尿病飲食質量,其首要的是要合理控制熱能,合理搭配飲食,以滿足機體的正常需要。一般情況下,對患者進行熱能的補充,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血糖等進行綜合分析,補充的碳水化合物約為55%~65%,蛋白質約為15%~20%。減少多與的能力轉化為血糖[3]。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疾病,需要長期合理控制飲食。在護理過程中,要考慮機體的營養需求,還要做到營養美味[4]。
長期用藥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易發生多種并發癥。飲食療法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法,安全,無不良反應,而且并發癥發生率低[5]。對于糖尿病護理,進行針對性的飲食指導,效果較好。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患者在生活質量方面,顯著優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患者相關血糖水平均優于護理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采取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對于糖尿病預后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
護理人員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每一位患者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習慣,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工作,使得患者能夠對糖尿病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了解飲食控制對于病情的重要性,進而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在日常飲食中,能夠做到自覺合理搭配飲食,爭取病情的良好控制。
總之,針對性飲食指導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相關血糖水平,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劉靜,劉娜,王春梅.糖尿病護理門診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J].天津護理,2015,23(01):44-45.
[2]王玉,丁娜,徐晚峰.單用二甲雙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及護理干預后的療效觀察[J].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5, 18(03): 355-358.
[3] 彭淑華, 沈雄山, 劉玉萍, 等. 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糖尿病護理缺陷[J]. 護理學雜志, 2015, 30(07): 70-72.
[4] 葉菊英, 王欣. 1型糖尿病病人心理特點及護理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 2014, 28(36): 4487-4491.
[5] 史波英, 吳靜雅, 施萍. 手測量法則食物交換份法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導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04): 44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