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玲 努爾比亞·阿不來提 尚亞玲
【中圖分類號】R3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2
糖尿病腎病的病情進展特點造成患者后期易病發各類并發癥,其中高血壓當屬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同樣糖尿病腎病與高血壓兩種疾病的相互影響,形成惡循環損傷機體組織功能,尤其對腎功能的負荷形成極大的負擔,導致患者腎病惡化危急生命[1]。為提高這類患者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本文回顧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資料,針對患者病情特點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護理效果令人滿意,現將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58例,均檢查符合糖尿病腎病及高血壓診斷標準,糖尿病腎病分期達到Ⅱ~Ⅳ期,糖尿病腎病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15±2.96年;高血壓分級為1~3級,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96±2.21年;男性51例,女性7例,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9.87±5.16歲。依據患者護理方式不同作為分組觀察,觀察組29例,針對患者病情特點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照組29例給予常規護理。兩組患者病情、性別、癥狀、年齡、治療方案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在就診治療期間實施內科常規護理,及包括健康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及治療的認知程度,強化自我病情監測意識,合理調控飲食營養,增強相關并發癥的預防護理;觀察組則針對患者病情特點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首先建立病情記錄檔案,明確記載病患生命體征變化、生活作息、活動鍛煉、飲食攝入、藥物使用等基本情況變化,給予完善、全面的統計并評估分析,制定個體化護理措施;加強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況變化,耐心傾聽并鼓勵患者講述心理的擔憂與疑慮,給予安慰與支持,實施心理干預疏導,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增強患者遵醫行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與患者作為隨訪觀察,掌握患者治療恢復情況,尤其在治療依從性、健康知識、飲食控制方面進行指導,對患者疑慮進行解答,定期組織患者參與健康知識及各類同病患交流會,提升自我疾病認識,增強疾病管控能力。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在護理后血壓指標變化,檢測24h蛋白尿、血肌酐指標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收縮壓、舒張壓、24h蛋白尿、血肌酐等指標均得到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隨糖尿病病癥的遷延進展,可病發糖尿病腎病,為患者機體正常極大的損害,同時因糖尿病腎病的惡化進展可造成患者后期治療效果及預后質量不斷降低;且該病癥有著極高的高血壓并發風險,導致患者因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之后引起心、肝、腎、腦等功能器官負荷承受增大,引起功能性衰弱,更容易為糖尿病腎病所損害,產生相互干擾糾纏惡循環發展[2]。病情發展為出現蛋白尿時已經呈不可逆性質,如不能及時的實施有效治療,可引起其他系統多方面并發癥,降低其生活質量,提高致殘、致死率[3]。
當前現代醫療對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的治療首選藥物控制治療,及利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機制來調整患者腎臟功能,達到穩定病情的治療目的,并結合降壓藥物作為血壓的控制穩定,形成心腦血管、胰島、腎臟等多個方面同時進行改善,緩解組織器官功能[4]。而現代研究指出,患者血壓、血糖指標的變化可受到機體飲食、生活習慣及心理情緒影響而發生異常變化,若患者在藥物控制治療期間未開展有效的飲食、生活、心理干預,可造成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對此針對病變患者實施科學綜合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通過專業的護理干預措施來改善患者生理狀態及心理情緒,消除負面效率,提升患者自身對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端正自我行為管理態度,提升遵醫行為與治療積極性;并對日常不良生活習慣進行糾正,指導患者科學攝入飲食,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確保營養攝取充足,減少血壓、血糖的不可控因素,減輕腎臟負擔,緩解病情,促進腎功能的修復。而本次研究結果也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血糖水平,合理控制血壓,提高治療效果,療效確切。
參考文獻
[1]程玉霞,劉彥君,劉建琴等.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的護理指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7):673-675.
[2]韋秀枝,湯欣慈.糖尿病腎病所致高血壓的機理及護理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4):185-185.
[3]梁穎,竇連軍.高血壓的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治療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0):1976-1977.
[4]唐艷云.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的護理指導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3):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