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2
牙齒對于人體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咀嚼、輔助語言發音、面部駐容功等功能,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牙齒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臨床上進行口腔修復是對牙列及牙體的缺損以及缺失的常用治療手段。在進行口腔修復前,了解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對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和選擇及患者治療后健康恢復情況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本次研究對120例行口腔修復的患者進行了調查,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馬林虎
選取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口腔修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需行口腔修復;排除合并嚴重心、肺、肝功能不全者;排除患有合并精神認知障礙者;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齡16~79歲,平均(52.7±4.24)歲;依照患者年齡,將所有患者分為16~41歲組(25);41~56歲組(35);56~79歲組(60)。除年齡外,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通過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患者的口腔健康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詳細問卷包含:其一,患者的基本資料(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與生活習慣;其二,知情同意書;其三,口腔衛生情況調查表。
1.2.2 口腔檢查
使用一次性口鏡和鑷子等工具進行臨床檢查。詳細包含:牙齒有無折裂、缺失或齲壞等;有無義齒修復、牙齒填充及其他修復體等;評估造成牙齒缺失的原因,例如牙周病、齲壞、正畸治療、先天性缺失或外傷等;查看、評價殘余牙的松動程度。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120例病患調查結果,并進行綜合性總結與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20患者統計資料比較情況詳見表1,數據分析可知,患者口腔健康問題檢查主要以齲齒、牙齦出血、牙齒缺失、牙齒缺損、牙結石及牙齒松動為主。其中各項口腔問題均隨年齡的增加呈遞增的趨勢,以56~79歲接受調查患者的發病率最高。接受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主要口腔健康問題為齲齒,且齲齒患病率隨年齡增加呈遞增趨勢,齲齒數量隨年齡也呈遞增趨勢。
3.討論
牙齒不僅能咀嚼食物、幫助發音,而且對面容的美有很大影響,隨著人們對口腔問題的不斷關注以及對口腔衛生要求的不斷提高,口腔健康逐漸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1]。本次研究對120例行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各個年齡段人群均有可能患口腔疾病的風險。且口腔健康問題在老年患者就診比率中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通過對患者進行口腔修復治療,改善了患者的牙齒咀嚼和美觀功能,口腔修復治療后患者口腔健康問題均可以得到一定水平的緩解與好轉。
從本組120例患者中,統計問卷調查以及口腔檢查我們可以發現,口腔健康問題在口腔修復治療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患者口腔健康問題檢查主要以齲齒、牙齦出血、牙齒缺失、牙齒缺損、牙結石及牙齒松動為主。并且,各項口腔問題均隨年齡的增加呈遞增的趨勢,以56~79歲接受調查患者的發病率最高。本次研究認為,隨著年齡不斷的加大,牙齒功能呈逐漸下降趨勢,加上不夠重視口腔衛生,導致口腔健康及功能水平下降。并且,不正確的刷牙方式和口腔護理習慣是引起口腔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2-3]。因此,應該加強進行口腔衛生宣教,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刷牙方式對于預防齲病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進行口腔修復治療前患者存在不同嚴重程度的口腔健康問題,應該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護牙意識,對預防以及降低口腔問題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冬梅,張倩,郭建徠,等. 口腔修復治療效果主觀評價-250 例調查分析[J].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14,30(3) : 161 - 164.
[2] 鄧娜,何巍,李銳,等.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口腔癌術后缺損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5,33(2):197-200.
[3] 景倩,張倩,李婷婷,等.青島市中老年人牙齒齲失補及修復狀況的調查[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3,49(4):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