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紅 劉靜 李淑桂 周鳳華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1
護士工作壓力巨大,正確評估護士職業壓力來源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非常必要。制定合理的制度,不斷優化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構建融洽的護患關系,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是護理工作得以順利發展的根本保證,本文將探討護士的壓力來源,并提出相應應對措施,以供臨床參考。
職業壓力是指職業要求迫使人們作出偏離常態機能的改變時所引起的壓力,適當的壓力源可以對個體產生促進和催化作用,但是持續過度的壓力在個體身上造成的影響卻是病理性的,偏離常態的,這包括生理和心里兩個方面,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護士所承受的高負荷職業壓力也廣泛被人們關注。國外從20世紀80年代起對護理工作壓力的研究逐步增加,國內近年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1)。研究表明:護士的職業壓力過大不僅會影響護士的身體健康、工作滿意度、出勤率、人員流動率等。還會影響到護士所提供的護理質量。
1.護理工作中壓力源的分析
1.1 不良的工作環境:醫院既是一個社會學、技術學、生物學和心理學的復雜體系,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焦慮、變化、溝通障礙的場所。這種環境帶來的許多不良刺激既能影響病人又影響護理工作者,許多有毒的致病因素如細菌和病毒、核放射的威脅、擁擠的工作空間以及不適的氣味,均是護士不得不面對的環境因素。
1.2 心理壓力:護士的工作既是體力勞動又是腦力勞動,工作辛苦,而付出的勞動卻得不到相應回報,持續而開節奏的緊張工作會使護士產生疲乏感,特別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患者及家屬的自我維權意識增強,對護理質量的要求日趨增高,醫療民事訴訟日益增多,護士經常擔心會發生差錯事故。
1.3 文化壓力源: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醫療技術和設備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先進設備和技術都需要高端的護理保障,因此社會對護理工作的標準逐漸提高,這就要求護士必須了解新的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顯然這勢必會對護士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
1.4 社會地位因素:護士的社會地位較低,晉升深造機會少。醫生護士都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人們重醫輕護的觀念很嚴重,認為護士只是醫生的助手或附屬品,對護理服務的評價較低。患者痊愈出院后往往對主管醫生得水平和服務贊不絕口,對護士的工作感謝甚少。醫護之間的工資待遇差距較大,護士在回報之間找不到平衡點。這些都大大挫傷廣大護士工作的積極性。
1.5 家庭型壓力:社會性壓力源大部分護士都是女性,工作與家庭都必須兼顧。婦產科護士長長期工作在充滿“應激源”的環境中,要正確對待產婦苦楚的呻吟,要面對千差萬別的患者,有的對護士工作過于挑剔,有的不愿意配合護士的安排,有的隨意辱罵護士。此外,護士更多時候面對的是飽受病痛折磨、病情變化莫測的人群,面對生死彌留、骨肉 分離的悲慘場面,讓護士感到悲哀、無助、壓抑,這些負性心理在短時間內難以擺脫在精神上給她們造成嚴重負擔。回到家,還要承擔起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的責任,肩負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有的護士還不被家庭所理解,從而出現家庭抵觸,產生和加重心里壓力。
2.應對措施
2.1 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換氣,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努力營造和諧、愉快、團結進取的工作氛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同事支持系統;保證充足的營養,進食高熱量、高營養的飲食;保證足夠的睡眠休息,每周至少2次規律運動;可通過看書、聽音樂、畫畫等使精神放松,必要時向專業醫師尋求幫助;積極參加文娛活動,豐富業余生活,并定期組織專題心理講座、個別溝通等,保持心理健康,面對應激事件盡量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避免回避方式,促進護士的心理健康。
2.2 護士自身減壓:作為護士,要客觀而深刻地認識護士工作的特殊性,正確認識自我,理解患者的患病心理特點,耐心地向患者家屬講解問題和疑問,心平氣和地幫助他們。除此之外,鑒于護士職業的特殊性,經常要上夜班,所以應多多與家人交流、溝通,得到家人的支持。護理管理者應了解科室中各護士的家庭情況,以便良好地調節他們的情緒,在特殊情況時亦可針對性的調整白班或以放假的形式讓護士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會讓護士自身保持一個良好、健康的心里狀態。
2.3 提供深造、進修的機會:醫院要想辦法提供護士繼續深造、進修的機會,如給予在職研究生學習的護士提供時間和學費支持;選派護士到院外進修學習、培訓或學術交流,將國內外護理發展的新動態、新技術、和新方法學會并帶回傳播。
2.4 社會方面:社會各界應提倡尊重護士、關愛護士觀念,加強對護士工作的宣傳,讓社會更多的了解和認同護士工作。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重視護士勞動價值。衛生行政部門應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為護士提供良好的課程培訓,使護士能及時更新知識,衛生學校的課程應更多地增設人文科學方面的內容,如心理、倫理等,使護士工作之后能從容面對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1] 孫曉穎,國內外護士職業壓力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4
[2] 包家明,中國護士職業壓力調查分析[J].護理與健康,2002,1(1):29
[3] 譚玉蘭,宋玉蘭,運用ROY適應模式管理護士職業壓力初[J].護士進修雜志,2002, 17(2):95
[4] 潘春娟,護患糾紛的原因與對策[J].護理研究,2002,16(9):544
[5] 王虎娥,護患糾紛發生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5C)1392-1393
[6] 孫玉英,溝通障礙導致護患糾紛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護理研究,2008,22(3C):82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