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平
聊聊牙的那些事兒
□楊果平
人常說:“齒白七分俏”。如今,我們已經到了一個以牙齒表現個人素養的時代,牙齒不整潔,猶如衣冠不整。而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不僅賦予我們健康美好的形象,更表明你是一個有生活品味的人。下面我們就聊聊關于牙齒的那些事兒,看看你對牙齒了解多少,哪些地方做錯了。
牙齒是人體中最堅硬的器官,如果把骨骼比為鐵,那么牙齒就猶如鋼了。實際上,用物理學的硬度計來測量,牙釉質的硬度為9,金剛石為10,也就是說牙釉質的硬度僅次于金剛石,可以和特種鋼材相媲美。
牙齒的外部包圍著堅硬的殼壁,囊腔卻是疏松柔軟的牙髓,牙髓由血管、神經、結締組織和淋巴液組成。因此,牙齒不是植立在牙槽骨里的“死石塊”,而是有感覺、有生命的組織器官,也在進行著緩慢的新陳代謝活動。
牙齒的咀嚼力大得驚人,以專業儀器測量,普通成年男人一對最小的門牙,其垂直咀嚼壓力在15公斤左右;垂直咀嚼壓力最大的第一大臼齒竟可達72公斤;成年男子32顆牙齒的垂直咀嚼壓力總合約在1408公斤;成年女子32個牙齒的垂直咀嚼壓力總合約在936公斤上下。所以,經過訓練的雜技演員可以憑牙齒的咬合力量表演“銜花”“空中飛人”的驚險節目。
一般人不能把咀嚼力完全用盡,因為牙周膜的耐受閾質很低,一旦牙齒用力過大,便會引起牙周膜的疼痛,這一種疼痛刺激會使自己主動地把咀嚼壓力減少。也正是由于牙周膜具有這種保護性抑制的功能,才免去了牙齒在一生中可能遭受到的許多傷害。
平時唾液在牙縫內流出流入,對牙齒進行著自然的沖洗,舌頭在活動時也附帶著對牙面屢屢揩拭,這都是人體保持口腔清潔的本能性活動。但這些對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全身疾病、減少口齒疾病來說仍顯不足,于是,我們在長期歷史進程中便產生而且保留下來了刷牙的習慣。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自己的牙齒沒有缺損、脫落、牙痛,這就說明牙齒是健康的。可事實上,牙齒的問題都是從小到大逐漸發展的,剛開始可能只是不起眼的小狀況,擱置不理就會演變成大麻煩。下面列舉幾個簡單的自查方式,你可以對照查查自己的牙齒是否真的健康。
1.刷牙時在刷毛上、咀嚼時在食物上是否粘有血跡。照鏡子看看牙齦的健康情況,如果有牙齦紅腫,并伴隨出血現象,可判斷是否患有牙齦炎。
2.口腔有較大的口氣或口臭,或牙齒出現不同程度的松動,牙根暴露或牙齦紅腫、有膿,可判斷已發展到牙周炎。
3.對著鏡子可看到牙結石和牙漬,說明口腔清潔方面存在問題;如果有蛀牙,說明口腔環境不容樂觀。
4.有牙痛,可判斷可能是牙齦炎、牙髓炎或牙周炎的癥狀。
5.對冷熱刺激有酸疼的反應,說明牙齒出現過敏現象。
6.牙出現裂痕,缺乏光澤,說明牙齒開始出現釉質流失,牙齒出現脫礦化。
35歲以前,我們關心的是牙齒壞沒壞;35歲以后,我們關心的是牙齒松沒松。在門診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都是牙齒開始痛了、掉了才來看醫生,其實這時已經晚了。日常生活中,除了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合理用牙也非常重要。
門診實錄之一:長期用左邊牙齒吃東西,26歲女孩左右臉畸形
劉小姐今年剛26歲,最近發現左右臉不對稱,左邊臉比右邊大并有點畸形。愛美的她就想去整形,結果到了整形醫院,醫生告訴她要先到口腔科治療牙齒。原來她右側的大牙壞了后,最近三四年一直用左側牙齒咀嚼,長久以來便形成了大小臉,導致面部畸形,牙槽也變形了。
建議:吃飯時避免單側咀嚼。
很多人認為牙齒壞了一顆無所謂,還可用其他的牙齒代替。比如左邊某顆牙齒壞了,就很習慣自然地用右邊牙齒吃飯、嚼食物,這叫偏側咀嚼。這樣時間長了,就會發展為左邊的牙齒咀嚼功能和牙周組織退化不能用,而右邊的牙齒用得過度,最后沒有辦法,只能用門牙吃飯。這其實就是一個“用進廢退”的道理。因此,吃飯時最好兩側的牙齒都要用到,避免單側咀嚼,如果有一側的牙齒壞了,要及時治療。
門診實錄之二:牙齒松了沒管,60歲只剩10顆牙
今年剛退休的王先生到醫院看牙,他說在50歲左右的時候,發現左側下頜的大牙有點松動,認為是年紀大了的緣故,就沒有到醫院就診。可兩年過后,這顆牙齒和周圍的牙齒都出現明顯的松動,一次意外的碰撞,讓這顆牙齒和周圍的兩顆牙一起掉了。后來牙齒便開始陸續“下崗”,到現在只剩10顆牙齒了,即使再香的排骨、堅果等都吃不了了。
建議:牙齒松動可以“治”。
老人牙齒松動脫落是自然現象,防也無用,治也無益,這是很多人的誤解。大量事實證明,大多數老年人牙齒松動脫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齲、骨質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這些病得到科學預防和及時治療,高壽的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的牙齒,起碼脫落的年限會延后。人老了牙齒掉了,這雖是自然規律,但如果做好口腔衛生保健,加上現在良好的醫療條件,是可以顛覆“傳統”的。
門診實錄之三:男子用牙當開瓶器,導致牙槽移位
35歲的李先生近日到醫院治療齲齒時,醫生發現他的右側上頜牙槽完全無法與下牙槽很好地咬合在一起,而且右側上頜后側的幾顆牙齒都有明顯的磨損痕跡,有一顆還出現牙裂縫。原來李先生喝啤酒時,喜歡用自己的牙當開瓶器,覺得人的牙齒和老鼠的牙齒一樣,要經常咬點硬的東西,才會“遇硬則硬”。
建議:不能咬太硬的東西。
牙齒的咀嚼力雖然大得驚人,甚至可以與特種鋼相媲美,但也應注意磨損。特別是老年人應盡量少嚼檳榔、啃甘蔗、嗑榛子瓜子、吃炒豆;即使是年輕人,也不能把牙當鉗子用,去開瓶蓋、拔針、咬釘子等,平時用的牙刷其刷毛也不可太硬,否則會導致牙齒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