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箱
北京張先生:我已年過六旬,近階段反復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癥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到醫院接受檢查,發現前列腺腫瘤標志物升高33.2微克/升,前列腺指診中央溝消失,并可觸及不規則的硬結。醫生懷疑我罹患上了前列腺癌。但我平時除了壓力大之外,生活習慣良好,不吸煙、不喝酒、不吃辣,怎么也想不通,前列腺癌會找上我?
性博士:我們可以對照以下因素:1.年齡因素。前列腺癌發病幾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要積極治療前列腺增生等疾病。2.家族因素。相關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發生具有家族聚集傾向,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病史的,定期檢查是第一要務。3.高脂肪飲食。國外研究認為,高脂肪飲食人群罹患前列腺癌的幾率大大高于常人,因此,男性朋友要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除此之外,性生活“忙閑不均”,身體、精神“忽高忽低”,容易使體內的激素內環境發生改變,也會導致前列腺癌,所以性生活要有規律,不要在短時間內太頻繁,也不要刻意“禁欲”。同時,對待工作要松緊適度,不可過勞。
天門山吳先生:我最近偶然觸摸到睪丸時,發現上面有一個疙瘩,趕快到醫院去檢查。醫生說這個疙瘩其實是附睪炎遺留的“紀念物”,除非手術切除,否則將伴我一生。手術我倒是不怕,但我擔心它會不會發生癌變。
性博士:附睪緊緊貼在睪丸上,其頭部與睪丸相連,而尾部則與輸精管相連,它主要的工作是承接由睪丸“出爐”的半成品精子,在這里進一步地完善其功能。另外,附睪還是進出睪丸的“大門”,外來的致病菌經輸精管首先抵達附睪,并試圖穿越附睪入侵睪丸。當致病菌入侵時,如果能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可減輕附睪所受的創傷。但為了修復附睪的創傷,機體向附睪派去大量的纖維母細胞,它們在那里生產出許多的纖維組織,將創傷都填充起來,原有附睪內的各種管道結構,也因致病菌的破壞和纖維組織的填充而面目全非,并幾乎喪失生產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纖維形成的一個疙瘩。由于形成疙瘩的組織都是些纖維組織,并不是突變的癌細胞,它們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物質,所以完全不用擔心癌變。但這個疙瘩對生育卻是有影響的,這對于一個未婚的小伙子而言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因此,預防附睪炎的發生才是最重要的事。
生殖器官的局部衛生是首先應注意的問題,包皮過長是引起生殖器官炎癥最常見的病因,應及時加以糾正。如果,附睪在生病之前已經完成生育的使命,附睪的破壞則無足輕重了。附睪炎癥得到控制后,留下的那個紀念品——纖維疙瘩,恐怕要伴隨您的一生;如果您實在是討厭它,那就只好動手術把它切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