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萍
?
隔附子餅灸配合藥物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
嚴萍
(鄂州市中醫醫院,鄂州 436000)
目的 觀察隔附子餅灸配合藥物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90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6例和對照組44例。對照組采用冠心病二級預防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隔附子餅灸內關、關元、膻中治療。兩組均每日治療1次,共治療10次。比較兩組治療后硝酸甘油減停率及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1%,對照組為72.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治療組硝酸甘油減停率為84.8%,對照組為63.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結論 隔附子餅灸配合藥物是一種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有效方法。
間接灸;藥餅灸療法;心絞痛;冠心病;針藥并用
冠心病多見于中老年人,是一種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自身管腔痙攣或者狹窄,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的心臟病[1]。在我國,由于飲食結構、工作壓力以及老齡化問題,本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當冠脈供血、供氧不能滿足心肌的需求時可引起心絞痛的發生,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質量。在臨床治療中,除現代醫學的常規治療以外,針灸、中藥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顯著的療效[2]。筆者采用隔附子餅灸配合藥物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46例,并與單純藥物治療44例相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90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均為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鄂州市中醫醫院內科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采用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6例和對照組44例。治療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81歲,平均(57±18)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26年,平均(21.31±1.10)年。對照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9歲,平均(57±19)歲;病程最短4年,最長27年,平均(22.12±1.8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3]中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心絞痛嚴重程度參照加拿大心臟協會分組標準[4]。Ⅰ級表現為一般日常活動不引起心絞痛,僅在劇烈或長時間勞力時發生心絞痛;Ⅱ級表現為日常活動輕度受限,心絞痛發生在快速行走、餐后、寒冷或逆風行走、情緒激動或醒后最初幾小時內步行或上樓,平地步行兩個街區,或常速情況下上3樓以上高度能誘發心絞痛;Ⅲ級表現為日常活動明顯受限,平路一般速度步行1~2個街區,或平常速度上3樓可引起心絞痛;Ⅳ級表現為任何體力活動均可引起心絞痛發作,但休息時無心絞痛的發作。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心絞痛每星期發作不少于2次;③普通心電圖(包括在心絞痛發作時的心電圖)顯示缺血型改變;④能堅持治療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病情危重或疾病晚期;②妊娠婦女或精神病患者;③使用影響療效的藥物者。
2.1 對照組
采用冠心病二級預防常規治療,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焦、調脂及改善冠脈循環等基礎治療。口服藥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責任公司)100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10 mg,每晚1次;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60 mg,每日1次。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1 mg。共治療10 d。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隔附子餅灸治療。取神闕、膻中、內關。將附子研細末,以黃酒、少量蜂蜜調和成厚約0.3 cm的餅狀,中間用針刺5個直徑約為2 mm的小孔,上置底面直徑為2 cm、高為2.5 cm的錐狀艾炷,每次每穴灸5壯,以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宜,避免灼傷。若附子餅被艾炷燒焦,可以更換后再灸。每日1次,共治療10 d。
3.1 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后分別記錄硝酸甘油的用量。
3.2 療效標準
參照衛生部《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標準。
顯效:同等強度活動心絞痛發作頻率減少>80%或不誘發心絞痛,硝酸甘油劑量減少>80%,心電圖ST-T回到等電位線。
有效: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硝酸甘油劑量減少50%~80%,治療后靜息狀態下ST段壓低恢復>1.5 mm, T波直立。
無效: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硝酸甘油劑量減少<50%,心電圖無改變。
加重:心絞痛發作頻率增加、程度加重及持續時間延長,硝酸甘油劑量增加[5]。
3.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1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1%,對照組為72.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0.05
3.4.2 兩組硝酸甘油減停率比較
硝酸甘油減停率=[(停藥例數+減量例數)/總例數]×100%。
由表2可見,治療組硝酸甘油減停率為84.8%,對照組為63.6%,兩組硝酸甘油減停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

表2 兩組硝酸甘油減停率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0.05
3.5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學“胸痹”“心痛”范疇,《傷寒論》:“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指出其病機在于陽虛陰寒,心陽不足,外寒侵襲,同氣相求,發而為痹;胸痹日久,心脈不暢,又可致血行凝滯。因此治療的基本原則在于溫經通陽[6-9]。
隔附子餅灸的應用早在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記載,對臨床多個系統疾病均有確切療效。附子為大辛大熱之品,能上溫胸陽,中溫脾陽,下溫腎陽,艾葉能溫經通陽,附子借助艾火之力通過穴位透達經脈,能溫通心陽,祛除陰寒之邪[10-13]。取穴上,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可寬胸理氣,改善冠狀動脈血供,緩解心肌缺血、缺氧狀態,從而達到通絡而止痛之功[14]。膻中、關元均為任脈經穴,膻中為氣會,可行氣活血止痛;關元可溫陽固元。佟欣[15]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艾灸膻中穴能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臟功能,緩解心肌缺血,從而起到防治心絞痛的作用。宋云娥等[16]通過艾灸關元穴后對大腦進行靜息態磁共振掃描,發現可引起多個與疼痛相關腦區的功能變化,為臨床上艾灸關元穴的中樞鎮痛機制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學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和硝酸甘油減停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0.05),表明隔附子餅灸配合藥物治療能明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癥狀,減少硝酸甘油用量,且隔附子餅灸療法操作簡單,無毒性和不良反應,適用于慢性疾病的長期治療。
[1] 李志強,常紅娟.丹香冠心注射液聯合杏靈分散片治療心脈瘀阻型冠心病心絞痛[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19(12):281-284.
[2] 楊華,高翔,臧亮.針灸治療心絞痛的療效評價[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4):51-53.
[3] 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聯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4] 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5.
[5] 鞏亮,姜黔峰,趙鴻彥,等.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6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517-3518.
[6] 梁麗珍.中醫補氣活血法在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治療中應用的價值[J].中外醫療,2014,33(30): 159-160.
[7] 陳子晶,胡元會,王師菡,等.200例冠心病房顫患者中醫證候特征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8): 1314-1317.
[8] 薛凱.中醫治療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6):88-89.
[9] 李銳強.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 4(8):27-28.
[10] 覃肯,羅薇絮,張學強,等.隔附子餅灸對腸易激綜合征大鼠內臟高敏感的機理研究[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28(5):79-82.
[11] 沈群,陸菁.隔附子餅灸為主配合針刺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2):120-122.
[12] 趙潔晶,崔秀敏,盧耀能,等.針刺聯合隔附子餅灸治療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 2016,11(5):891-893.
[13] 周亞鋒,嚴偉,殷建權.不同灸頻隔附子餅灸治療腎陽虛型前列腺增生癥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2):1105-1107.
[14] 張朝暉,王強.針刺內關神門對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0,20(2):119-120.
[15] 佟欣.艾灸預處理對心肌缺血大鼠血清NO、CAT影響[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8:33-34.
[16] 宋云娥,徐放明,唐成林,等.原發性痛經患者關元穴艾灸前后的靜息態功能磁共振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2,37(9):753-757.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onite-cake-partitioned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
,,43600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onite-cake-partitioned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Method Ninety patients with CHD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46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he secondary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CHD,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onite-cake-partitioned moxibustion at Neiguan (PC 6), Guanyuan (CV 4) and Danzhong (CV 17)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once a day, for a total of 10 sessions. The reduction-termination rate of Nitroglycerin and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72.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 reduction-termination rate of Nitroglycerin was 84.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3.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Conclusion Aconite-cake-partitioned moxibus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CHD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direct moxibustion; Medicinal cake-partitioned moxibustion; Angina pector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1005-0957(2017)03-0276-03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3.0276
嚴萍(1979—),女,主治醫師,Email:921988762@qq.com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