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鵬
早年的IBM沃森成功挑戰人類的節目家喻戶曉,王政從那個時候就開始思考,如果用人工智能把數據聚合起來,會不會在投資領域也有同樣的機會?
事實證明,王政的想法是正確的。在“第十五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頒獎典禮及高峰論壇上,王政作為成功者發表演講,他回顧了通聯數據是如何從一個數據“工匠”變身為AI時代的金融科技領航者的。“大數據時代投資研究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數據呈指數級增長,超過人腦能夠處理的極限,因此更需要人工智能幫助人類提升投資研究的效率和能力,讓投資變得更加智能。”王政表示。
并且,這項關于投資的研究開始取得一些成果。浙商基金是通聯數據的用戶之一,通聯數據的智能投研產品“蘿卜投研”實現了對研究數據的智能化整合及關聯,改變投資人員與數據的交互方式,從而使得投資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投資能力得到指數級的提升。浙商基金2017 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其管理規模已飆升至580 億元,行業排名也從100 名左右晉升至第43 位。
數據挖掘的“工匠”
“站在人工智能的風口上,真的誰都能飛上天嗎?”王政認為,今天看到人工智能在投資領域的成就最根源的卻是數據的挖掘和積累。“如果追溯到幾十年前,傳統的量化就是人工智能的早期階段,是在把傳統的基本面研究的很多思路總結出規律來變成一個模型完成自動化的交易過程。”
事實上,很多的全球對沖基金基本上都是以量化的方式進行投資的,也產生了最好的對沖基金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量化是主要的投資手段。隨著大數據的引入,通聯數據開始面對單個數據模型進行組合的模式,它甚至可以針對個股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們有著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我們要獲取更多的數據,另一方面我們要對數據進一步分析形成知識。”首先是數據的積累,王政認為這是一個不能討巧的過程,就像手藝人用心學精雕一個作品,同樣,數據就如同人的血液,想要讓人發揮更多更好的作用就要供血充足。“我們每天都從互聯網上收集大量的信息到平臺,現在我們已經是行業里數據量最大的公司。”王政認為,這是通聯數據的一個主要優勢,對數據的收集和挖掘,才能讓智能投顧變的更具優勢。
不過,并非數據量大就占據了優勢。對于通聯數據早期的挑戰是,現有模型如何跟蹤不斷變化的數據,所以,除了數據的采集外,通聯數據還搭建了大數據時代的投研基本框架。
與此同時,數據的積累也讓通聯數據在技術上有了更多的積累。“機器學習的算法很多,究竟哪個更適合我們特征的場景和應用,這是需要我們不斷積累和不斷嘗試的。”王政表示,基于對行業的理解,通聯數據可以把技術、數據和業務邏輯更好的融合起來,并最大化技術的價值。
AI催生的投資機會
王政認為,“AI 技術與金融知識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投資這一新興領域,智能化的投資研究工具不僅能改變人類接收和處理信息的深度及廣度,還能實現投研知識的動態分享、積累與傳承;在提升研究效率的同時,真正構建起個人和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AI是一種優化與升級,它終將像所有技術革命一樣,讓人類社會變得更高效和強大,對于傳統而古老的金融領域亦是如此。”王政表示,當人工智能技術與投研的知識體系相結合,以往分析師們積累下來的方法和經驗就能得到更科學、更精準的驗證、升級與傳承。機器人分析師可以不知疲倦地分析和整合海量數據,完成那些最繁雜和瑣碎的基礎性工作,而讓人更像“人“——分析師得以最大效力發揮“人”的優勢,將時間與精力更多集中在后端的邏輯思維和決策上。
王政分析,借助人工智能構建智能投資管理體系,鑒于其過程之復雜,不能簡單的套用機器學習,要結合人的知識積累,用人的經驗和機器學習聚合數據,構建知識圖譜。“只有將數據、專業知識及技術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構建一個智能投研平臺,在這之中,人與機器的結合是很重要的。”王政博士如是說。
在通聯數據看來,“智能投研”終將成為分析師的得力“助手”,在它的輔助下,無論是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領域,人類都將有更加寬廣的視野,能夠捕捉到更多投資機會。

“大數據時代”意味著大量多元、豐富卻碎片化的數據。面對這樣一座蘊涵豐富的“原料寶藏”,投資者卻顯得束手無策——如何能將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為投資所用,讓散落各處的數據形成真正的投研知識網絡,就變得格外重要。
由通聯數據所研發的智能投研平臺——蘿卜投研,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機器可以快速挖掘并關聯最具價值的數據與資訊,并通過智能搜索、關系圖譜、自動化財務模型及智能估值等功能,幫助投資者實現信息向決策的高效轉化。
“通聯數據作為有與時俱進的領航者,希望能夠攜手各大專業機構,跟隨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成為投資者愿意信賴的“得力助手”。王政還展望,智能投研會為整個金融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并將成為科技金融行業變革的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