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關于多少客戶會轉向云端應用,我覺得這個當然是很難說的,特別是在制造業,我們看到這個行業的用戶是最不愿意轉到云上面的,因為他們這方面擔心還是比較多的,擔心安全,擔心他們的專利被人侵犯……遠遠低于旅游、醫療保健、政府等行業用戶。”John Flavin,Infor全球執行副總裁在日前Infor大中華區用戶暨合作伙伴峰會上接受筆者采訪時承認,對于企業級用戶云化應用,還處在一個持續推進當中,而影響這一進程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更多是用戶對自身需求的考量,尤其是其對數字化轉型本身的理解。
眾所周知,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起源,應該是從20年前的信息化開端,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ERP軟件——可以說在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制造業粗曠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最初時候的絕大多數的ERP,都更強調自身的管理價值,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的方式大致分為兩個流派:“業務重組”和“量身定制”。前者要求企業的全部業務按照ERP軟件的規定進行重組,后者則以軟件的改變去吻合企業的業務需求。
很顯然,兩種方式都有其難以回避的問題:業務重組的簡單粗暴增加了實施應用的難度,成功率不高;“量聲定制”由于缺乏成長性和靈活性也不符合高速成長的中國企業。于是,就開始出現了一種集兩家特長于一身的方式:行業解決方案。由于兼顧了行業知識和企業個性化業務特征,這種方式迅速成為用戶和行業更為接受的方式。其中,行業解決方案最完整、涵蓋最廣、最有代表性的廠商是Infor。
Infor是全球第三大企業級應用軟件及服務供應商;很多曾經在ERP等管理軟件領域赫赫有名的廠商,如今都已經全部歸到Infor旗下:如Fourth Shift、MAPICS、BaaN、SSA、Lawson、SYMIX、Datastream、Geac、EXE……
技術的進步永遠都不會給任何人休息的機會,在IT產業當中更是如此。

隨著以云計算、AI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出現,“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用戶,對管理軟件的需求也開始變得不一樣:不僅要求能夠有更靈活的部署和獲得方式,而且也希望其能夠通過其,幫之其實現對數據的分析和管理,為其自身商業決策的提供足夠的支持。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一切最好都是由系統智能化地完成。
于是,在行業化解決方案和云應用套件CloudSuites的基礎上,2015年8月13日,Infor以6.75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云端商業網絡平臺GT Nexus;2017年5月,收購了云原生、商業智能(BI)、分析和數據可視化技術先驅Birst公司;7月,發布了Infor人工智能產品Coleman平臺。從而使得自身的技術架構形成了從行業、云持續向商務、BI和AI的擴展和擴張。
Infor的用意非常清晰,雖然已經能夠給各個行業提供CloudSuites商務套件,但是說到底,這只解決了企業內部自身的問題。而GT Nexus作為一個全球基礎設施供應商,同時也是一個供應鏈實施的IT管理服務供應商,其所提供的解決方案解決的是企業與整個外部世界的聯系和對接——從某種程度講,也可以看作是為用戶企業構建了一個涵蓋整個產業鏈的商務網絡,從而打開了企業面向外部進行數據收集、管理和應用的一條通道。
而對Birst的收購,則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將所有內外部數據進行統一分析的平臺和和工具。
成立于 2005 年的Birst與以往BI系統最大的不同,是其“云原生”特征——傳統上的 BI 解決方案需要在用戶本地部署和調試,雖然也提供軟件套裝供客戶用于本地數據中心,但是Birst從一開始,就強調其是通過云端的應用,以低成本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從Infor發布的數據看,Birst是在現有數據源之上疊加了用戶數據層和 BI 層,通過自動化的數據倉儲以及可視化分析等功能為客戶提供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在過去的幾年中,Birst一直保持了年增長率80~100%,目前的標志性用戶包括安泰保險、思科、TD Ameritrade、Kellogg、T-Mobile 等。
用GT Nexus打通商業網絡,用Birst完成對數據的分析,這距離用戶的需求,只差一點:智能化的實現方式。人工智能平臺Coleman就是要完成這最后一個環節。
在今年7月推出這一企業級行業專用人工智能(AI)平臺Coleman時,Infor就表明:作為為應用程序提供支持的普適性平臺,Coleman的作用是對數據進行挖掘,并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優化庫存管理、運輸路線和預測性維護等流程。同時,提供AI驅動的建議,幫助用戶更迅速地做出更明智的業務決策。Infor公司總裁Duncan Angove曾經在不同場合表示:“Infor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讓流程遵循明確的規則實現自動化,例如會計和制造流程。而Coleman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它獲取來自InforCloudSuite的關鍵任務業務數據,再加上來自GT Nexus商務網絡的供應商、物流和財務數據,并借助超大規模公有云強大的計算能力對數據進行分析。”
至此,發源于制造業的ERP系統已經在Infor手中,已經從原來幫助企業實現內部進銷存管理的軟件,演進成一個初具雛形的、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全業務管理的智能系統。
“我們產品依然是以套件的形式提供給用戶——行業應用套件,一旦用戶購買了我們的套件,里面就會包含相關的ERP應用、Birst、拓展的APP、商務網絡功能,還有人工智能的工具等。”Andrew Kinder,Infor行業及解決方案戰略副總裁如是說。
按照這樣的產品邏輯,Infor的商業套件、供應鏈、BI和AI將呈現一種既彼此融合,又互相獨立的狀態:如果用戶選擇全套的Infor產品服務,其就能夠通過應用Infor的CloudSuite,一方面向下獲取足夠的行業經驗和知識,另一方面,將具有包括供應鏈、BI和AI的能力支持;如果用戶為了保護現有IT投入,僅選擇Infor其中一些產品,例如,Birst,那么其也能獲得足夠的兼容性。
實際上,Infor在中國市場也遇到了基于公有云應用的本地化推廣并不明顯的問題。大家都知道, AWS是Infor云業務的全球獨家戰略合作伙伴,但部分本地客戶還是傾向于企業自建私有云和數據中心完成云方案的部署。“在中國本地的云部署需要本地合規性的要求。”Graham McColough,Infor公司副總裁、北亞地區董事總經理在承認這一點的同時也強調,Infor在過去的三年當中一直除了與AWS中國探討合作之外,還與中國本地的公有云提供商中國電信進行密切接觸,“這方面我們比較耐心,他們也是比較耐心,所以我們還會繼續談下去,相信可以很快有好消息。”Graham McColough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