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鑫
1998年,李春華從哈爾濱釀酒總廠下崗。為了生活,她一邊要照顧家里的老人,一邊還要打些零工掙錢。時間一長,打工經常和照顧老人發生矛盾,李春華左右為難的時候,想到了一個辦法——開一家像托兒所一樣的“托老所”,接一些需要照顧的老人來家里住,既可以在家專心照顧老人們的生活起居,又可以掙些錢來貼補家用。
對養老這行一點兒都不了解的李春華,來到民政部門咨詢如何開辦“托老所”。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民政部門十分支持個人開辦養老機構的做法。政府的支持,讓李春華心里有了底氣。盡管一些鄰居和朋友勸她不要干這個操心不討好的行當,她還是于1999年5月18日在自己家里開起了第一家“托老所”。她空出家里的45平方米住房,在里面擺下8張床。
李春華的“托老所”開業剛剛3天,就來了4位老人入住。這么快就有人來住,讓她很興奮,她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幾位老人身上:給老人喂飯,幫助他們洗澡,像親姑娘一樣伺候他們。由于李春華的服務好,“托老所”開業兩個月以后,8張床位就住滿了。為了把“托老所”辦得更好,她還特意去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學習辦養老機構的經驗。4個月后,李春華租了一處房子將“托老所”從家里搬了出去,也將“托老所”的名字改成了老年公寓,并請來專業護士照顧老人。
就這樣,李春華的春華德善老年公寓不斷擴大——1999年5月,在南崗區軍工干休所院內起源;2005年,在道外紅旗大街595號成立了第一所分院;2007年在道里區工農大街118號成立了第二所分院;2015年,選址香坊區哈成路煤管街1號;2016年7月進行試營業,這就是現在的春華德善老年公寓。在同行眼中,李春華能將一間民辦養老院辦得如此有聲有色簡直是個奇跡。17年的發展,從小到大,從弱變強,從簡易的平房到高樓綠地。變化的是設施、規模,而不變的是春華人對老年人關愛的心。
李春華介紹,以前許多老人不愿意來老年公寓生活,認為只有沒兒沒女或子女不孝的人才上養老院。有兒有女上養老院,自己接受不了,也讓外人笑話。那時真為老人入住率發愁呀,現在可不一樣了,老人們覺得在養老院里和老伙伴們一起有說有笑,吃、住、玩、看病都很方便。老人們的觀念轉變了,讓她開辦的老年公寓都住滿了不說,還有許多排隊預約的。
新公寓建設項目自2015年6月正式建設,實現了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啟用。并邀請了省內多名專家對占地3.5萬平方米的老年公寓進行科學的設計:規劃出公寓居住區、醫務服務區和園林觀光區四大功能區。其中公寓居住區共計1.1萬平方米,居住部面積達6800平方米,設計床位400張,配套先進的監控、呼叫、消防空氣環流設備。公寓房間安裝電視、電話、洗浴等生活必備設施。室內活動區4200平方米,建有文化活動室、健身館、棋牌室、球類室以及采光極佳的陽光大廳。
李春華向記者介紹道:“我們公寓的優勢在于集養老、醫療、康復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現在我們共有5樓:1樓用做醫療康復;2樓作為老年人全護(以全癱為主);3樓以低保戶、殘疾人、行動不便的借宿的老人為主;4樓安排的全是自理老人;5樓是活動區、陽關大廳和辦公區”。
作為哈爾濱市著名的養老機構,現代化與安全性并重的樓梯設計,人性化與合理化的室內設計,構成了春華德善養老公寓優秀的硬件設施。同樣,公寓的軟件設施也十分出色:深情的詩文朗誦、動情的歌曲演唱、精彩的舞蹈表演……寒冬時節,公寓里卻溫暖如春。每逢節日公寓都為老人精心準備精彩的節目,讓老人們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降低,心血管系統及其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對老年人的飲食應有特殊的要求,春華德善老年公寓從老人身體健康出發,食材嚴格把關,營養合理搭配,每天制定了不同的餐飲計劃,肉類補充老年人組織蛋白的消耗,蔬菜保護心血管,防止消化系統功能減弱。飯菜軟爛得當,色香味俱全,便于老人咀嚼與營養吸收。公寓食宿條件俱佳,對于老人們的心態調整與情緒梳理等工作也是力求完美。
李春華對記者說道:“兒女都忙于工作,沒有閑暇時間照顧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要是有個病啊,兒女不能及時到位,我們能幫助老人解決住院問題。老人面臨的一些困難,基本都由我們解決。有的新來的老人從家里剛出來不適應,我們通過給他們舉辦一些老年活動的方式,幫助他們找到朋友。”
辦院17年來,李春華與老人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都把她當作女兒,事事讓她去處理,她也把老人當成自己的爹媽,熟知每一位老人的脾氣秉性。102歲的孫玉珍老人,已經在這里住了10多年,她思維靈活,性格開朗,看到李院長便幽默地說,如果李院長一天不來看自己,下次來時就“打”她。正是因為李春華的親切和藹、爽快開朗、不怕吃苦,讓老人們愿意選擇春華德善。
院中老人王本才對記者說道:“我住在這里,兒女非常放心,這個屋子一天收拾三四遍,吃的、衛生等各方面都挺好的。”
“哪個公寓也不如這個公寓好,好在哪呢?第一是周圍環境好,能呼吸新鮮空氣,對健康好;第二是工作人員也認真負責,開水沒有及時給打上,然后還問寒問暖。真是不是兒女勝似兒女。”院中老人李興林對記者說道。
談到李春華的成功,她說:“我開辦的這幾家老年公寓都是經過民政部門批準的,可以享受煤氣、水、電按民用價格交納的優惠政策,同時還免交一些稅費。這些只是目前所能享受到的優惠政策,我相信政府對民辦養老機構還會相繼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在李春華眼里,老年公寓絕對是“夕陽工程,朝陽產業”,有很大“文章”可做,比如對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老人,提供高檔次的服務,對需要特殊照顧,如癱瘓的老年人,提供特別服務等等,在未來都將大有市場。
春華德善——17年的風雨兼程、堅持不懈。老人們在這里頤養天年,快樂愜意。李春華表示,她會努力把這一行干好,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