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軍 上官若男
(成都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軟環境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環境,如政策、法規、管理、服務、人員素質等方面的狀況,從而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投資。本文主要研究的學校體育軟環境是以學生為主要載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學校體育軟環境是一種具有深刻內涵和豐富的外延的獨特社會文化現象,它和校園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構成了校園文化群,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全民健身,在全民健身發展的浪潮下,對我國學校體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制約課外體育鍛煉的根本性問題是學校體育軟環境的缺乏,校園體育精神文化上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情感、價值觀、理想都存在的一定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體育鍛煉功能的理解,對體育知識(理論或實踐)學習的態度結果,還有校園的一些負面文化的影響,成為了制約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觀因素。中學體育教學是中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等教育內容豐富性的重要體現。中學體育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學體育教學需要場地設施等硬件設施作為基礎,但是軟環境對中學體育教學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近年來對中學體育教學的軟環境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凸顯出中學體育教學軟環境建設的迫切性。
文章 通過對學校體育軟環境對成都市郫都區高中學生課外活動影響進行調查與分析,通過參考文獻資料和對專家、學生進行訪談的基礎上,對中學體育教學的領導、教師、學生和其他軟環境進行論述, 期望為今后學校體育軟環境能夠更好的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從成都市郫都區郫都一高、郫都二高、郫都三高中各選1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發放問卷和實地觀察訪談的形式展開研究。
在體育軟環境的影響下,使學生在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出現相應的認知態度,對學生的體育生活行為影響較為深遠、廣泛的影響,建立良好的認知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和積極性。體育興趣是個體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 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滿足自己的運動需求并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 促使其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表1 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的統計表(N=287)
表1顯示:通過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是良好的、有較高的體育需求,在調查的男女生當中,認為課外體育活動是必要的、學習再緊張也要參加的學生有一定的體育需求的;認為課外體育活動有時間就會參加的比重的學生對體育的關注度是有的,有體育需求但是需要一定的契機;在調查人群中,有 83.6%的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都是持認可的態度,有體育活動的需求,且是有活動意識的,雖然體育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很吸引同學們進行課外活動的延伸,但是學生的體育活動意識還是比較高的,從自己的興趣入手來開展體育活動。隨著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轉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被逐漸的放大,更好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也使學生的能動作用得到了更大的發揮[5]。在教師指導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良好的認知。
學校特色體育項目一般是學校多年體育教學政策、實踐以及長時間發展而來,屬于學校的體育傳統與風氣。體育傳統與風氣是指一個學校在體育方面養成并流行的帶有普遍性、重復出現和相對穩定的一種集體行為風尚,它是校風的有機組成部分[6]。好的學校體育傳統與風氣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形成學生正確體育態度、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及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實踐表明,嚴謹、求實、勤奮、上進的校風或班風一經形成,就會成為有巨大推動力的集體心理氣氛,這種良好的集體心理氣氛往往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直接誘因之一。
2.2.1 .成都市郫都區高中學生對學校特色體育項目的了解程度

表2 學生對學校特色體育的了解程度認知的調查表(N=287)
表2顯示:三所中學的學生對本校的體育特色文化還是比較了解,校園多年形成的傳統體育項目和學生在激烈的競賽中表現出來的拼搏精神,以及在大賽上取得的輝煌成績,這些因素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價值觀的形成都將產生極大啟迪作用,同時強烈地吸引著學生積極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并逐漸養成鍛煉習慣,對陽光體育運動產生無形的推動作用[6]。通過調查和訪談法得知,學生了解學校體育特色項目的主要渠道是通過平時學校的賽事開展、校隊訓練以及大眾參與,郫都區三所中學對自己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工作做得比較好,重視體育文化的基礎建設工作,學生都能感知到體育文化,這對學校體育軟環境建設是很有幫助的。
2.2.2 學生對學校特色體育項目的認知
表3顯示:三所學校的高中學生對該校所有的特色體育項目的認知。根據調查和訪談得知:郫都一高的的特色體育項目以排球和籃球為主,郫都二高的特色體育項目以排球、毽球、羽毛球為主,郫都三高的特色體育項目以排球、籃球、羽毛球為主。學生對學校特色體育項目的認知主要是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運動會、校代表隊的訓練及參賽帶動感染,從中也折射出了學校對學校體育軟環境的建設以及重視。
2.2.3 學校特色體育項目課外體育活動影響的分析
表4顯示:三所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對學生的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總的分成兩部分,吸引和不吸引。特色體育活動吸引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鍛煉的比例占總調查人數的49.1%,特色體育項目不吸引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占50.9%。針對這種現象對學生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得知,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多是團體進行的或者需要一定的器械和場地,不易進行,學生喜愛選擇方式簡單、趣味性高的體育項目,并且在這個問題上呈現了男女差異:男生更偏愛選擇籃球、排球、足球,而女生更偏愛選擇羽毛球、乒乓球和跑步等。特色體育項目作為學校體育文化軟環境的外在表現之一,對學生的體育活動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體育活動中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又構成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互動,直接影響著體育課堂教學的氣氛、教學反饋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和積極性,進而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9]。良好的關系認知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關系,從而去吸引學生進行課堂學習以及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2.3.1 學生對與體育老師關系的認知
從表5可得出:在對體育老師人際關系認知的調查中,從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和老師的人際關系大多還是比較疏離的,認為和老師的交流僅僅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交流,一下課就走了,這種關系會造成學生對體育課堂難以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將素質教育放于實踐中,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關愛學生,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從而培養正確的體育運動意識。
2.3.2 同學之間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相互影響程度

表3 學生所在學校特色體育項目的認知統計表( 多選,N=287)

表4 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對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影響的調查表(N=287)

表5 學生對與體育老師關系認知的調查表(N=287)

表6 同學之間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相互影響程度的調查表(N=287)
從表6可得出:當同學和朋友進行體育活動時,吸引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占58.2%,不吸引的占41.8%,由數據可知同學之間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時,在體育活動中,人際關系對體育活動的參與是有影響的。同學是練習的合作者,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關系既是對手又是伙伴, 同學之間的接觸更為頻繁, 因此融洽的學生關系也是體育課堂中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融洽的認知有利于構建學生之間良好的關系。
3.1.1 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參與意愿比較高
通過對問卷調查的數據和訪談結果進行分析,所調查的大多數的學生對于課外體育活動感興趣、有體育活動的需求,這個數據是相當可觀的,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中來,但還要少部分的學生單一意識比較薄弱,需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3.1.2 學生對本校特色體育項目較為了解
學生對本校的特色體育項目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大多數同學都知道自己的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并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對特色體育的建設和發展也構建了學校體育軟環境的建設,重視體育文化的基礎建設工作,學生都能感知到體育文化,這對學校體育軟環境建設是很有幫助的。
3.1.3 學校特色體育項目不易進行
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吸引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但多是以團體進行或者需要一定的器械和場地,不易進行,學生喜愛選擇方式簡單、參與方便、趣味性高的體育項目,并且在這個問題上呈現了男女差異:男生更偏愛選擇籃球、排球、足球,而女生更偏愛選擇羽毛球、乒乓球、跳繩和跑步等。3.1.4師生關系較為冷漠、生生關系較為和諧,并且能互相吸引進行課外體育活動
從調查結果來看,多數學生認為與老師的關系較為疏離,課堂交流太少、缺乏有趣互動,和同學的關系較為親密,愿意一起參加體育活動。
3.2.1 教師應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軟環境的正向功能和降低負面影響,實現學校體育軟環境建設的優化,教師要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
3.2.2 成都市郫都區高中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應注意提高學生全體參與體育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增強體育課的感染力,使學生對體育活動有良好的認知。
3.2.3 學校領導應對學校體育軟環境建設給予大力的支持,做好體育教學和體育課外活動組織的工作,提高校園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學校體育傳統與風氣,推動體育運動積極發展。
3.2.4 大力開展體育活動競賽、具有自身特色的體育項目,提高學校體育活動的廣泛性,有利于學生掌握體育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水平,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是校園體育軟環境形成的良好契機和紐帶。
3.2.5 重視體育教師自身素養的的提高,加強體育課程建設。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組成,因此注重對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教師自身素養,有利于學校體育軟環境的建設,是軟環境建設的有效途徑。
3.2.6 完善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建設,促進學校體育軟環境發展。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場地、教學設施的完善是對學校體育軟環境的具體概括,是學校體育軟環境的一種外在表現,同時,又成為意識文化的載體,對人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3.2.7 .發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多樣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學校原有的課外體育項目上,從實際出發開展趣味性強、富有教育意義的體育項目,豐富學校體育文化,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意愿來進行課外體育活動,以增強學生體質,同時加強學校體育軟環境的建設。
[1] 王春明.對體育與健康教學軟環境的探討[J].吉林教育,2009(03):01.
[2] 郭雙.淺談學校體育軟環境對大一學生課外活動的影響[J].新西部,2013(33):01.
[3] 張笑昆,陶成,常洪霞,趙春州.高師公體教學軟環境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2):01.
[4] 陳旭.影響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因素及評價指標分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0(03):03.
[5] 林志剛.論中學體育教學軟環境建設[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02):06.
[6] 王橋.對體育與健康課教學軟環境建設的分析[J].科教文匯,2007(03):03.
[7] 劉芳,張翠.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軟環境研究[J].咸寧學院學報,2010(08):04.
[8] 譚軍,徐鋒,張勇.高校和諧體育生活方式的體育軟環境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9(04):10.
[9] 張學洪,曾鴻鵠,王敦球.校園硬環境與軟環境互促共進機制的構建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18):10.
[10] 鹿志海,杜利坤,孫冬.影響北京市中學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因素調查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