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潔
(廣西舉重運動發展中心,廣西 南寧 530031)
廣西青少年女子舉重近年來成績斐然,相繼獲得國內大小比賽冠亞軍多次,但是在激烈的訓練和比賽中,隊內出現半月板損傷的舉重運動員較多,極大地影響了運動員的運動生涯。目前,針對女子舉重出現半月板損傷運動員采用功能康復訓練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這為舉重運動員損傷的非手術或者手術后康復治療途徑提供一定的參考。
以 2012—2017年在廣西體育科研所進行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或者術后進行功能康復訓練的廣西青少年女子舉重運動員4名,4名運動員平均年齡15.14± 3.76歲。
(1)在逐步增加運動量的基礎上,加強膝關節周圍功能性肌肉力量練習,并且根據膝關節恢復程度來確定肌肉阻力康復訓練進度。(2)在運動康復過程中,強調膝關節本體感覺恢復訓練。(3)主要以膝關節相關小肌肉群的核心力量的康復訓練。
1.3.1 膝關節活動度測量(ROM)
以膝關節外側緣為膝關節測量的測量中心,股骨干方向為固定臂,脛骨為移動臂,分別測量膝關節治療前后的關節活動度。
1.3.2 膝關節靜態穩定性
將運動員的膝關節外側緣與KT2000 測試儀保持一致,分別測量在不同角度下脛骨在不同的拉力作用下向前移動的距離。
1.3.3 關節肌肉力量
運動員取坐位,大腿固定,用Biodex 2 (美國)等速測試系統測試膝關節力量,測試中保持儀器的旋轉軸與運動員股骨外髁在一個平面上。
1.3.4 疼痛VAS評分
用1條兩端以“0和l0”標記的10 cm長的直線。無痛“0”表示,最痛“l0”表示,讓運動員分別標出疼痛目前具體的位置,測量距離來表示疼痛劇烈的程度。
1.3.5 Lysholm 評分
詢問運動員Lysholm評分問卷內容并評分。
1.3.6 運動能力評估
1.3.6 .1 膝關節運動穩定性
分別測量運動員一次和三次連續跳躍的距離評估膝關節在運動過程中膝關節的穩定程度。
1.3.6 .2平衡能力
用秒表記錄運動員患腿單腿站立平衡所花費的時間,計算治療前后的差值。
數據均選用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當檢驗結果P<0.05 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1 訓練前后4名運動員各項指標的比較

圖1 訓練前后4名運動員各項指標的比較
功能性康復訓練4名運動員在膝關節活動度(ROM)、股四頭肌峰力矩、腘繩肌峰力矩、疼痛VAS評分、Lysholm評分、單次跳躍距離和單腿平衡站立時間較訓練前相比具有差異顯著(P<0.05)。
膝關節半月板是最容易發生損傷的膝關節內軟組織穩定結構之一。半月板在組織學上屬于不可再生韌帶,血液供應較少,一旦損傷就難以有效愈合,導致大部分運動員往往需要手術后,才能恢復原有的組織和生物力學功能,所以對于高水平運動員半月板損傷后,如果要恢復到原有的運動水平和能力,就需要加強系統綜合的運動康復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水平運動員,早日返回賽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功能性康復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簡稱FT) 最早起源于康復領域,現逐步已經從康復逐漸向競技體育滲透,開始成為運動訓練的一個分類,功能性康復訓練包含力量訓練,爆發訓練,敏捷訓練,平衡訓練,核心訓練等。高水平運動員發生半月板損傷在運動損傷中患病率較高,特別是在力量型項目舉重中常常多發,當舉重運動員動作失誤后,在杠鈴外力作用下,較容易發生半月板損傷。對于舉重運動員中的半月板損傷,大部分選擇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并且還需要在手術以后進行康復治療,本研究認為只有通過功能性運動康復才能為運動員及早返回賽場打下一定的基礎。功能性力量訓練是近年來提出新的康復訓練理念,功能性力量訓練認為人體功率的輸出不是單一肌肉速度或力量大幅度的提高,該理念強調人體在非穩定的狀態下,通過激化神經對肌肉和關節的支配控制,發展多個軸向平面的肌肉力量、協調和本體感覺能力,最后通過神經元募集到肌肉不同的運動單位,逐步提高了神經控制肌肉,肌肉控制關節的整體能力。
在4例舉重運動員中,通過運動康復主動、輔助肌和拮抗肌均得到協調的功能訓練,這也符合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念之一,強調運動員身體穩定性上綜合性力量功能康復,所以運動員在膝關節活動度(ROM)、股四頭肌峰力矩、腘繩肌峰力矩、疼痛VAS評分、Lysholm 評分、單次跳躍距離和單腿平衡站立時間較訓練前明顯改善,促進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群參與力量的訓練,這對于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由于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后肌肉萎縮和肌肉力量減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建議在舉重運動員半月板損傷后應該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早期的功能性康復力量訓練,通過功能性康復力量訓練逐步提高患肢肌力、本體感覺,進而逐步恢復膝關節的關節活動度和關節定性,慢慢恢復膝關節平衡穩定能力。這在最大程度上恢復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縮短運動員的康復周期和提高康復療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舉重運動隊采用。
[1] 康一凡.半月板損傷的治療進展[J]. 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3(1):35-36.
[2] 王結才.關節鏡下治療半月板前根損傷60例診療分析[J].安徽醫藥.2012(3):50-52.
[3]曲綿域.實用運動醫學(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736-788 .
[4]郝磊.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備戰倫敦奧運會身體功能力量訓練方法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