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如

曹景行,中國新聞界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資深新聞評論員。著名報人、作家曹聚仁次子,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1989年移居香港,先后任《亞洲周刊》副總編,《明報》主筆,中天新聞頻道總編輯,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訪問學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評論員。

曹景行被人熟知,是通過他在鳳凰衛視主持的一檔深夜播出的節目《時事開講》,那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個華語新聞評論節目,開播兩年已經是中國十大電視欄目,被評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作為華語電視新聞評論第一人,曹景行始終堅守新聞人底線:不說假話、不說自己不相信的話。
從第一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起,曹景行就已經是一位銀發睿智的老者了。而他卻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新聞激情,堅持出現在新聞第一現場。每當遇到大大小小的新聞事件,他都會像一位年輕的新聞戰士一樣去第一現場,做新聞評論。
4年前,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五常稻花香”有機大米,遠遠超出原產地產量數倍,真假難辨。為了一探究竟,這位白發蒼蒼的新聞老兵,專程來到黑龍江省五常市安家鎮民主村——“五常稻花香2#”有機水稻的原產地這個第一現場,探訪什么才是真正的五常稻花香有機好米。
五常市安家鎮民主村,方圓不過百里,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亙古荒無人煙,積蓄了千萬年大自然的能量;北緯45度,無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時,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貫穿全境,水系縱橫。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被譽為“中國最好的水稻生產地”。在水稻成熟期,五常的晝夜溫差較大,大米中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世代盛產皇室獨享的御貢米,食不厭精的慈禧太后曾數次宣稱:“非此米不能進食”。“有機水稻之父”王丙田教授在這里歷經八載寒暑光陰,于2014年完成土壤有機轉化,并將豆漿、牛奶、紅糖等有機附料加入自制的有機活性菌肥料中,可抵御數十種水稻病蟲卵的繁殖,避免各種農藥的噴灑。種植出名譽天下的“五常稻花香2#”有機水稻。
老曹此行,拜訪稻花香育種基地、民主村豐景合作社稻田、參觀大米加工廠、與王丙田等有機種植育種專家采訪交流。“五常稻花香之父”項文秀向老曹介紹:他們在每年春天挑選種子時,都與中國中科院合作,通過提純復狀技術(DNA檢測),將不帶香味、不夠飽滿的稻粒篩掉,只在稻花香原種中,保留帶有香味且性狀優良的好稻粒進行育種耕種,確保每一穗稻花香都是穗大、整齊度好、抗病能力強、產量高的優質水稻,從而保證種出的五常稻花香2#比市面上其他的稻花香更香、更好吃。
除了堅持擇優選種,堅持純手工插秧、施肥、除草、收割,堅持純天然無農藥無化肥之外,民主村豐景合作社的稻農們對自然農法還有另外一個了不起的堅守——休耕,讓永遠沉默只知給予的黑土地擁有可以喘息的“間歇年”,充分保證土地肥力。政府提出,要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豐景合作社的稻農們已經身體力行的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這也是稻農們用最質樸的方式,敬重著腳下肥沃的土地。


五常稻花香
稻農們對黑土地虔誠的敬畏之心深深打動了這位曾上山下鄉務農十年的老知青,白發蒼蒼的老曹與稻農們一起挽起褲腳下田插秧,又在秋季再次來到安家鎮民主村,滾滾稻浪送來陣陣稻花香,老曹拿起鐮刀俯身割稻,見證了真正的“五常稻花香”有機水稻大豐收的全過程。他看到,在現代化量產的今天,五常市安家鎮民主村的豐景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卻堅持回歸自然農法,悉心耕作1381畝純天然有機稻場,堅持無污染拉林河水灌溉和純手工耕種收割,引進科學管理方式,守護稻花香最醇正的味道。豐景合作社生產的“中合豐景”有機大米連續4年順利完成國家安全產品質量安全認證中心頒發的《中國有機產品(HGPC)認證》。經第三方機構進行農殘348項檢測,均完全符合標準。并獲得首屆中國綠色產業博覽會“金孔雀獎”第一名。
因為稻農們對土地的虔誠和對好米品質的堅守,也因為味蕾對唇齒間甘甜飯香的眷戀,更因為健康對食材品質安全的嚴格要求,老曹志愿成為了“中合豐景”有機稻花香大米的無償代言人。包裝盒上貼有專屬有機認證防偽查詢標貼,一來,讓真正的有機好大米與市場上魚龍混雜的假五常大米區分開來,讓消費者一眼就能辨別;二來,向更多的朋友推薦這黑土地饋贈的甘醇貢米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