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燁

能源是人類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源動力。當前,全球能源結構和發展模式已興起新一輪的變革,發展綠色能源是全球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截至2017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6.5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6.6%,位居世界第一。建立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促進綠色電力消費,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正是我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綠色電力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電力,其發電過程中不產生或很少產生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具有無碳、清潔、環保、可再生的特點。
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唯一代碼標識的電子憑證,代表了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這是傳統化石能源所不具備的。綠證的購買方,實際上是獲得了聲明權,即宣稱自身消費了綠色電力。
綠證按照交易形式可分為自愿認購和強制交易兩種。
自愿認購是指采用自愿的方式購買綠色電力,購買方包括社會公眾、政府機關和企業。綠證自愿認購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近10幾年來國際通行的做法。
目前,美國、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均在實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在歐美等國家,消費綠色電力蔚然成風,已成為社會大眾踐行環保公益活動的重要途徑。國際知名企業都十分重視消費綠色電力。蘋果公司就設定了100%使用綠色電力的目標,截至2016年底其使用的能源有96%來自可再生能源,另有超過86家世界500強企業承諾未來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
綠色電力消費在環保公益領域具有天然優勢。因為相比于植樹造林或其他碳減排活動,企業或個人通過購買綠證實現的綠色電力消費更容易計量及監督,往往能夠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建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可將清潔能源的環境效益具體化,讓社會公眾不僅作為綠色發展的受益者,也享有共同構建綠色社會的權力。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是由政府制定的強制可再生能源配額目標,通過法律、法規形式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市場份額做出強制性規定,未完成配額義務的責任主體需要繳納相應的罰款。承擔強制配額的主體,有的是售電企業(如美國大部分州、英國),有的是發電企業(如韓國)。
綠證強制交易制度是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重要配套制度。實施配額制的國家需向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發放與其上網電量相對應數量的綠證,配額責任主體可通過向發電企業購買綠證以證明完成配額目標。通過實施綠證強制交易,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可獲得額外收益,配額責任主體完成目標方式也變得更加靈活。
國際經驗表明,配額制及綠證強制交易制度是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有英國、澳大利亞、瑞典、挪威、意大利、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以及美國多個州均實施了配額制政策。英國2002年起開始實施配額制,截至2015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比例已從不足2%提高到25%左右;澳大利亞2001年實施配額制以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增長;美國絕大多數實施配額制的州都順利如期完成了配額義務,極大推動了風電、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
綠色發展是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一。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會議上提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求倡導推廣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鼓勵綠色電力消費,正是落實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在能源領域踐行綠色消費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較不合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約64%,大氣污染較為嚴重。我國政府已向世界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量比重達到15%,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為此,“十三五”及遠期持續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特別是資源豐富的新能源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我國對可再生能源實行固定電價政策,上網電價由政府確定,政府定價高于按照當地燃煤標桿電價收購的部分由可再生能源基金進行補貼。在國家電價補貼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對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大眾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向全社會電力用戶按照統一標準普遍征收可再生能源補貼的方式,無法體現不同企業和不同個人對綠色環保認識的差異,一些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和個人雖然愿意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但卻沒有官方權威渠道進行單獨支持。
為完成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目標,減少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引導全社會綠色消費,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32號)》,明確從2017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綠證自愿認購制度,2018年適時啟動強制交易。
由于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已享受補貼政策,直接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只能體現所購電力的一般商品屬性,而不能體現其環境屬性,因此,認購綠證已成為我國綠色電力消費的唯一官方證明。我國綠色電力證書制度的正式試行,標志著我國綠色電力消費新紀元的開啟。
核發對象。我國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技術較為成熟,項目規模在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中占比較高,需要國家大額補貼支持,先期讓這些項目參與綠證交易有助于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綠證首先將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內的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不含分布式光伏發電)作為核發對象。未來隨著產業發展及技術進步,考慮將分布式光伏發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逐步納入核發范圍。
核發標準。考慮綠證自愿認購市場主要是為用戶消費綠色電力提供渠道,消費每兆瓦時的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環境效益是相同的。因此,我國綠證核發標準為每兆瓦時電量核發一個證書。
核發機構。綠證核發通過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完成,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是全國唯一的綠證核發機構。
認購方式。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自然人等均可以在全國綠證自愿認購平臺上(網址:http://www.greenenergy.org.cn/)注冊賬戶并認購綠證。通過資格審核的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可申請在認購平臺上開戶并出售綠證。綠證自愿認購主要采用掛牌出售形式,出售方可按相關規定掛牌出售持有的證書,認購方可自由購買掛牌出售的證書。這樣的認購方式類似于電商購物,非常便于社會公眾使用。
交易次數。為防止市場炒作,確保綠證自愿認購行為是體現社會責任感的方式,我國綠證自愿認購只允許交易一次,綠證出售后不得再次轉賣。
證書價格。我國綠證價格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綠證價格不高于其對應電量的國家補貼標準。
綠證與補貼的關系。綠證認購采取以出售綠證數量沖抵補貼電量的方法,發電企業出售綠證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未出售綠證對應的電量部分仍享受原有補貼。

2017年7月1日,國家能源局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主辦,水電總院和中國改革報《能源發展》周刊協辦的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平臺啟動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行。啟動儀式邀請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主播郭志堅作為主持人。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以及各省區市發改委(能源局)、各大電網、發電企業、行業協會、機構團體以及摩拜單車、阿里云、京東、海爾、IBM、通用電氣、利樂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等約300家單位代表參會,世界冠軍申雪也出席了會議并作為個人購買代表上臺領獎,參會嘉賓超過800人。在大會期間,以中央電視臺為代表的多家媒體紛紛對參會代表進行了視頻采訪,并在次日的央視“朝聞天下”等多家電視、網絡媒體上播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網等幾十家媒體爭相通過網絡、微信、紙媒等方式對綠證進行廣泛的宣傳報道,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截至2017年底,我國綠證累計核發數量超過1227萬個,其中風電核發數量約1172萬個,主要來自河北、內蒙古、山東等地區;光伏核發數量約55萬個,主要來自青海、內蒙古、江蘇等地區。
截至2017年底,我國綠證自愿認購數量近23000個,其中風電認購數量22803個,光伏認購數量124個,累計減少新能源補貼需求超過400萬元。
從綠證價格來看,2017年風電綠證最低價格137元,最高價格330元,平均價格約177元;光伏綠證最低價格601元,最高價格772元,平均價格約666元。從綠證認購方來看,既包括中國新能源制造行業、政府機關、互聯網企業、跨國用能企業及國際研究機構,也包括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大眾,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消費理念,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電力消費先行者。
目前,我國綠證自愿認購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可考慮從以下兩方面促進綠證市場發展:
由于目前綠證認購屬于自愿行為,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將大大地提升消費者認購綠證意愿,可行的方式包括:
(一)綠色電力生產產品政策優惠。對認購綠證達到一定數量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進行綠色電力生產認證,推動綠色電力生產產品享受政府優先采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二)綠證與社會信用評價掛鉤。將綠證認購情況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認購綠證的企業或個人可根據其認購數量獲得一定社會信用評分,提高消費者認購綠證積極性。
在交易方式上,與國際通行做法相似,我國綠證交易一般是與電力交易相剝離的,即消費者購買的綠證對應電量不需與其實際使用的電量來源相對應。
在現實綠色電力消費市場中,各國往往為買賣雙方提供了多種交易方式,以提高交易便利性,提升市場活力。未來在電力市場成熟環境下,中國也可考慮推行多種綠色電力消費方式:
(一)綠證與電費結算相結合
對于普通用戶,供電公司可在用戶繳納電費時提供購買“普通電力”與“綠色電力”選項,其中綠色電力電價包含普通電力電價與綠證價格,讓普通用戶方便的享受選擇能源的權利。
(二)綠證與購電協議相結合
對于通過直接與發電項目簽訂購電協議來采購電力的用戶,發電企業可將綠證與電力打捆銷售,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打捆交易價格,實現互惠互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綠證將成為中國公民體驗綠色消費和營造綠色生活方式最便捷的選擇,亦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張亮眼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