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
“閱讀的果園”百果香甜
◎林月
“尋找最美讀書人”征文活動專頁

讀書,對于“羊角巖”來說,不僅是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更是“與先賢對話的重要渠道”。
從中學時代開始,“羊角巖”就喜歡上了閱讀。因為熱愛詩歌,幾乎讀遍了古今中外重要的詩歌作品,并寫下整整14本詩歌筆記,近百萬字。到四十歲時,他已經創作了600余首詩歌作品。2000年,他的詩集《鄂西倒影》榮獲湖北文學獎,他也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湖北詩人。
“羊角巖”是劉小平的筆名,他現在是宜昌市藝術研究所國家二級編劇,也是宜昌果園文學讀書社的名譽社長。四年前,羊角巖發起成立果園文學讀書社,邀請附近社區居民參加,為大家搭建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
社區網格員陳金華,在羊角巖的鼓勵下嘗試散文創作。其散文集《格格吉祥》中的部分作品,被中央綜治委《長安》連載四期,并為她開設了“格格網事”文學專欄。
社區居民王新民以葛州壩建設者為題材創作的短篇小說《產業工人》,在讀書社社刊《果園文學》上首發,并在羊角巖的建議下擴展為長篇小說,已被湖北省作協納入第二期長篇小說重點項目給予扶持,目前即將付梓。
羊角巖還為宜昌已故青年女詩人郭娟發起詩歌朗誦會和慈善募捐,幫助出版其遺著詩集《非常愛》,并成立了“郭娟寫作與閱讀基金”,用于扶持當地大眾文學作家們的創作。目前已資助了綠蘿路小學青年教師彭蘭蘇出版散文集《行走在童心的世界里》。
當陽農民張錫山創作了近七萬字的小說《懸崖》,羊角巖對其原稿的結構、語言、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修改意見。最終,張錫山將原稿擴充到了十幾萬字,并于去年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在羊角巖的鼓勵指導下,80歲鄰居朱富智成功發表了多篇散文,并加入了市作協,實現了老人一生的文學夢;84歲退休老干部王智有完成長篇小說《獄城謠》的創作,正準備近期出版……
果園文學讀書社每月都會組織文學講座、改稿會、閱讀分享會、新書品鑒會等與讀書相關的主題活動。目前,全社擁有會員168人,向宜昌市作協推薦發展會員18人,更有5人成為省作協會員。此外,社刊《果園文學》發行至16期,發表文學作品120余萬字。
在省作協的支持下,果園文學讀書社的品牌公益活動“大眾文學公益講壇”,邀請省內多位優秀作家現場講座交流,目前已舉辦七期。2015年底,果園文學讀書社成功舉辦紀念鄢國培“長江三部曲”出版三十周年座談會,鄢老親屬、好友與近百位作家、文學愛好者共聚一堂,深切懷念這位文壇前輩的前故事、人格魅力和創作歷程。
多年的努力下,果園路社區被評為全省十佳書香社區,果園文學讀書社在首屆長江讀書節上獲評為“十佳基層閱讀推廣組織”,羊角巖和陳金華還被評為“宜昌市閱讀推廣人”。
之所以致力于閱讀推廣,與他本人熱愛讀書不無關系,在文學創作之路上奮勇前行了幾十年的“羊角巖”,閱讀已經成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
九年前,“羊角巖”開始轉型創作長篇小說,目前,已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紅玉菲》為湖北省文聯扶持項目,《花彤彤的姐》為省作協首屆長篇小說重點扶持項目。前年,劉小平創辦“以文助人”志愿服務工作室完成了轉型,成立了宜昌市羊角巖公益服務協會,并自己親自擔任社長,旨在“以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月9日,羊角巖作為湖北省“尋找最美讀書人”參選人接受湖北日報(荊楚網)記者采訪時曾建議:“閱讀要做筆記,對書上的關鍵點做相應的延伸閱讀,只有做到真正的精讀,才能夠透徹理解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