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博鰲特派記者 趙覺珵
受中韓兩國關系轉冷影響,《環球時報》記者在23日至26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鮮見韓方代表身影。作為韓方此次參會的最高級別政府官員,韓國仁川市市長劉正福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參加此次會議感到沉重的責任感,希望能借此機會對兩國關系的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劉正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韓中關系目前面臨一些困難,但在受邀請的那一刻,他就決定出席,沒有過多考慮。他強調,圍繞參加博鰲論壇一事和目前的韓中關系,他來中國前與韓國中央政府交換了意見,“在國內完全沒有聽到反對聲音”。劉正福說,“韓方期待現在的情況能在不久的將來平靜下來”,“仁川市愿為韓中關系正常化起主導作用”。
仁川通常是中國游客進入韓國的第一站,作為市長的劉正福現在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和感受?劉正福回答《環球時報》記者說,因韓中關系陷入僵局,現在難以推進與中國的交流活動,他作為仁川市長感到很可惜。他同時介紹說,仁川是韓流旅游觀光的中心,從過去游客“途經”的城市逐漸發展成為游客“駐足”的地方。近來在中國大獲成功的《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后裔》等韓劇都是在仁川拍攝的,“為加強交流,仁川推出過多種多樣的‘親華政策”。劉正福稱,雖然兩國之間交流有所減少,但仁川市將基于與中國積累的友好關系和信心更加積極推動經濟交流,研究對兩國都有益的新合作方案,鞏固仁川市作為對華交流前線基地的地位,“今后仁川市也將作為韓國的代表城市,以更大的魅力吸引更多中國游客”。
韓國最近一項民調顯示,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就此,劉正福對《環球時報》表示,3月初,仁川市曾就目前的經濟情況召開了一次應對方案會議,他那時強調,“仁川應該制止反華情緒的擴散”,“應該找出韓國國民和在仁川居住的中國人之間能變得更加親密的方案”。他認為,民眾好感度降低這種現象非常令人擔憂,“為了我們的未來,應以理性態度面對”。
這兩天,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十分流行一張關于中朝韓日四國之間互相討厭的關系圖。對于這張關系圖,劉正福對《環球時報》表示,盡管經濟上的互相依存度日益增大,但這幾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社會合作跟不上,以至于矛盾增多的“亞洲悖論”一直持續著。為改善這種情況,“需要發掘人文、歷史、文化等領域的軟性合作議題,通過對話和合作建立信任關系,促進東北亞和平合作”。
就目前中韓關系的狀況,劉正福在《環球時報》記者的采訪中4次提到“感到遺憾”。“通過《環球時報》,您對中國普通民眾有什么想說的?”劉正福對此回答說,今年是韓中建交25周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他希望中國民眾知道,“薩德不是針對中國的”。對于中韓關系的走向,他表示,現在兩國正走在曲折的道路上,“相信這條路的盡頭會是光明的未來”。劉正福強調,仁川將努力成為與中國最親密、交流最活躍的城市。▲
環球時報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