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迭代發展的智能硬件,將在一定程度上引領新媒體內容生產的方向和節奏,同時內容和技術的單極思維會被遏制和修正。新媒體需要在快中慢下來,在不斷糾結和突破中,新媒體倫理終將形成
說到新媒體,我們必須敬畏它火箭般的發展速度與裂變效應。數年之前,當業界有人提出“傳統媒體已死”的觀點時,還有些聳人聽聞的意味。而今天,傳統媒體大面積的衰亡正在成為現實。新媒體的生態鏈正在形成,其市場地位和競爭秩序也開始慢慢確立,一個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一個有意思的觀察角度是,新媒體的飛速發展與智能硬件的創新迭代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智能硬件的放量,不僅給自身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因為其帶來的創新體驗,大大加持了新媒體的發展。可以說,新媒體之所以能摧毀傳統媒體,智能硬件的突破必須記上一功。當然,從另一個層面說新媒體之所以領先傳統媒體,還在于體驗與載體上的不同。
但毋庸置疑,新媒體的未來和想象空間,讓人興奮不已。新媒體不僅僅是媒介渠道和全新的體驗,更意味著從內容生產、呈現方式甚至是價值觀的全面革新。新媒體解構和沖擊的不僅是傳統媒體,更深意義上講它接近于一種底層邏輯和底層技術,將改變我們整個社會的架構,對社會、心理、文化,甚至是生活方式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最為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從新媒體上火起來的熱詞,已開始入侵包括傳統媒體在內的范疇。
對于企業和品牌而言,新媒體的價值不僅在于對于營銷戰略的重新布局,更有意義的在于依托它構筑無縫的社群關系。新媒體的重度使用者和潮流引領者都是年輕人,這對于普遍的年輕化焦慮癥的品牌而言,是大好機會。不過,新媒體社群關系的構建,需要投入前所未有的熱愛、真誠與同理心。否則,搶占了渠道,布局了社群,沒有真正的對話,辛苦建立的社群,也會成為孤島與荒群。
新媒體的未來形態,一定會以超越腦洞的形式來呈現。這一切有賴于全連接社會的構建。很顯然,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萬物感知,智慧控制,將成為主流。信息交互是全方位的,不僅是人與人,還有人與物質世界。一切皆媒體。
不斷迭代發展的智能硬件,將在一定程度上引領新媒體內容生產的方向和節奏。核心的智能硬件,比如智能手機、VR/AR設備,在黑科技的加持下,不斷在刷新體驗,同時也間接改變著新媒體的生態。當智能硬件包圍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新媒體需要適配生產內容,比如大小屏切換、虛擬體驗等。
與此同時,內容和技術的單極思維會被遏制和修正。未來新媒體的發展,必須要考慮到二者的平衡。拋開技術談內容,拋開內容談技術,都是短視和片面的。因為,無論新媒體如何變化和發展,內容為王都是底層邏輯。近幾年,像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不斷收購傳統媒體,本質上其實是在布局內容生產能力。而死抱著傳統內容思維不放,無視技術的日新月異,則相當于抱殘守缺。
新媒體如同洪流,在裹挾中泥沙俱下。門檻消除帶來的一大惡果,在于新媒體的內容生產,欠缺了規范與專業的制約與加持,以至于優質內容非常稀缺,反而是碎片化的過載信息層出不窮,甚至造謠傳謠也成為一大常態。而喧囂的發展語境下,原創能力薄弱也是一大困境,抄襲復制比比皆是。即便是一些本質沒有惡意的內容,在“大數據+侵入式體驗”下,人們的生活也會有相應的精神困擾。新媒體需要在快中慢下來,在不斷糾結和突破中,新媒體倫理終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