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鑫
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名詞、新事物層出不窮。像大數據、互聯網+、互聯網思維等眾多新詞一樣,2014年IP一詞引爆,2015年IP徹底火爆,2016年IP仍在持續燃燒。一般意義上的IP,泛指知識產權。而當下火遍整個互聯網行業、影視行業、出版行業的IP則多是指“那些具有核心創意和廣泛受眾,能夠為全媒體時代文化內容產業吸納的著作權載體,主要包括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與游戲作品等的版權”[1]。當前,從上游的文學、動漫到中游的影視,再到下游的游戲及衍生品,IP已經形成了一個矩陣產業鏈,發展迅速。
現代真正的公共關系始于“公共關系學之父”愛德華·伯納斯時期,公關在中國走過了30年,如今,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自媒體的火熱,在大數據、數字傳播的背景下,公關也在不斷轉型升級。
近兩年興起的IP和已經在中國發展30年的公共關系,兩者之間存在著何種聯系,在文獻調研中,筆者發現,目前著眼于IP和PR兩者之間的關系研究很少,主要集中探討公共關系在IP營銷中發揮的作用。著名的自媒體人霍世杰認為IP運作除了核心內容之外,還要有一整套公關傳播團隊和方案支持。從內容的角度對IP和PR兩者進行分析的研究成果幾乎為零,為此,本文擬從IP和PR兩者本質內容的角度分析——好IP和好PR都在講好故事。
一、好IP講的是“有血有肉”的故事
IP火了,回看2015年的娛樂市場,有根據小說改編的《小時代4》、《何以笙簫默》、《左耳》等,還有根據漫畫改編的《滾蛋吧,腫瘤君》和根據歌曲改編的《梔子花開》,這些IP電影占據了國產電影的半壁江山;《花千骨》、《偽裝者》、《瑯琊榜》、《羋月傳》等電視劇也紛紛創下收視新高。據統計,2015年臺網共同熱播的前30部電視劇中,有47%改編自網絡熱門小說。[2]IP無疑已經在中國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商業體系。
然而,一個新事物以近乎變態的速度發展時,往往值得人們審視與思考,在IP似乎已經覆蓋中國互聯網行業、影視行業、出版行業大半個之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IP是什么、好IP是什么。筆者認為,一個好的、有價值的IP應包括兩方面,一是形式,二是內容。小說、電影、電視劇、游戲等等,這些不過是IP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已,真正讓大眾為之著迷的,真正能撬動資本市場的是IP的內容,而內容即是故事,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是能夠引起共鳴的。
好萊塢曾總結電影的十大故事引擎:人生、責任、信念、痛苦、哲思、執著、才華、愛情、勇氣、童心。就像人們喜歡《肖申克的救贖》,不僅僅因為它的明星光環、制作精良,而是這部影片所講的故事直擊普羅大眾的心底,故事中的言辭也許正是人們想說但不敢說出口的話。一個好的IP亦是如此,在IP開發與運營中,觀眾購買的不是產品屬性,而是IP講述的故事背后的情感依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大眾追的不是明星、不是劇情,而是那個愛過、恨過、懵懂青澀過、發奮拼搏過、放聲大笑過、號啕痛哭過,充滿無限回憶但已逝去永不重來的青春故事;《瑯琊榜》觀眾追的不是智慧絕倫的梅長蘇、不是忠肝義膽的靖王,而是那個憑借超越常人的智力和情商,發揮不同于大眾的超常價值,完成人生使命的故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編劇、制片人梁振華曾說:“我認為時代本身就是一種敘事,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決定了我們這個時代敘事藝術故事的成色,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小說和影視故事的底色。”[3]。因此,有價值的IP一定是來源生活、回歸生活,有血有肉的故事。
二、好PR講的是“直擊人心”的故事
“告訴我一個事實,我會學習它。告訴我一個真相,我會相信它。但給我講述一個故事,我會永遠記住它”。[4]這曾是萬卓環球公關公司獨特的“講故事”的公關方法。而讓組織記住、讓公眾記住、讓媒體記住,正是公關人所追求的最終目標之一。如何將組織想要傳達的信息被公眾在成千上萬條的信息中挑選出來,從而達到告知公眾的目的,這就要求公關人要學會講故事,講一個內容基于事實,形式跳出現實的故事,畢竟提一百次企業的名字,不如講一個動人的故事。好的公關會挖掘組織的種種信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傳遞給公眾,拉近組織與公眾之間的距離,觸動公眾敏感的神經,產生一種基于情感的交流。
每一個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會有許許多多的故事,阿里巴巴的公關團隊講馬云的創業勵志故事、小米的公關團隊講小米與廣大發燒友并肩作戰的故事、華為的公關團隊講的是堅持國產,打造民族品牌的故事……好公關講好的故事,而一個好的故事會自然地將企業的產品、理念、內涵傳遞給公眾,這個過程是悄無聲息的。好的故事很重要,通過什么途徑將好故事講給公眾同樣重要,這著實需要公關人研究一番。
三、好IP與好PR所講故事的關系分析
好IP與好PR都是講好的故事,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本文擬采用傳播學大師拉斯韋爾的“5W”模式來分析好IP和好PR所講故事的關系。
1、Who(故事講述者)
大部分人認為好IP的故事講述者可能是作家、可能是編劇、可能是作詞人、也可能是游戲軟件編輯等等,好PR的故事講述者是公關人,但筆者認為無論是作家、編劇作詞人還是公關人,他們并不是故事的真正講述者,他們的工作只是將躲在幕后的真正故事的聲音放大。IP真正的故事講述者是社會大眾,故事來源于大眾,而公關真正的故事講述者是組織,是品牌,公關人則起到潤色、擴聲的作用。
2、Say what(故事內容)
無論是IP還是PR,故事的內容都是多樣的,IP中可以是青春、人生,也可以是愛情等等,PR中可以是關于員工、領導者,也可以是關于公司體制等等。筆者認為故事內容雖具多樣性,但也存在共同性,那就是公眾想聽到的,欲了解的。無論是IP還是PR,都要站在大眾的角度,大眾感興趣的即是好故事的內容。
3、In which channel(故事傳播途徑)
無論是IP還是PR,講故事的實質都是一個傳播的過程,自然少不了傳播途徑即媒介的運用,同樣的IP運用不同的載體來開發將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2015年,電視劇版的《何以笙簫默》獲得收視長虹,廣受好評,曾刮起一陣“何以”狂潮,而電影版的《何以笙簫默》則略顯尷尬,票房走低,評價一般。同一IP,不同載體,差別之大,明星演技與團隊制作固然有影響,但換一角度來看,要把一個情節之多、跨度之大的長故事在90分鐘完整演繹出來,載體的運用還是有些不合理的。對于PR,載體的選擇也同樣要重視,一段文字和一段視頻在故事講述中產生的效果會有天壤之別。載體固然重要,媒介也不可忽視,如今,媒介選擇多樣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有特點與優勢,電視受眾廣,網絡受眾則更專一、受眾群體年輕化。故事不同,受眾不同,媒介選擇也會不同。
4、To whom(故事受眾)
在受眾分析層面,IP和PR都有自己的受眾目標,但IP相對于PR來講,兩者在受眾方面最大的不同是IP 自帶粉絲,某種意義上來講,IP經濟實則是一種粉絲經濟。IP的開發呈現的是一個完整的矩陣產業鏈,上游的文學,中游的影視,下游的游戲及相關衍生品,強大的粉絲受眾群支撐著IP市場。PR則不然,作為連接組織與公眾的橋梁,PR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創造組織與公眾之間的情感紐帶,增強組織的知名度、美譽度,培養公眾的忠誠度。
5、With what effect(產生的效果)
好的故事最終將會實現IP的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成就“雙效IP”。IP作為一種文化產業,注定其要承擔著塑造并傳遞社會價值的責任,而不僅僅是商業資本的涌動。目前,中國的IP市場存在著以商業價值實現來論IP成敗的現象,電影唯票房論、小說為銷量論,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不矛盾,好IP講好故事,好的故事才被大眾買賬,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相比IP,代表組織的公關則更注重商業價值的實現,提高組織的知名度、美譽度,維護組織的品牌及利益,這是公關自身的使命所決定的。
四、結語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蝶變,IP開發運營的熱度必將持續,作為新事物也必然經歷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階段。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的興起,傳統的公共關系體系面臨挑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IP和PR創新發展的關鍵是內容,而內容則是有血有肉、能夠直擊人心的故事。IP和PR所講的故事在內容與形式上存在密切聯系,對正在轉型的傳統公關行業來說,借鑒IP開發的經驗,站在公眾角度講故事,追求可持續效果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石蕊. 泛IP時代出版企業資源重組與產業鏈重構研究 [J].理論前沿,2016(02)
[2] 黃歡.中國如何講好自己的IP故事[N].濟南日報,2016-02-23
[3]李婧璇 王坤寧.好故事到好IP有多遠[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06-21
[4]乃風 張琦.Corey:講故事的力量[J].國際公關,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