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舉辦,對傳承中華文脈,增進全民學習熱情,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之效
好創意可以形成一種吸引!
好創意可以生成一種力量!
好創意可以凝聚一種精神!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正是符合這種好創意標準的一檔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累計收看觀眾達11.63億人次,總決賽收視率更是遙遙領先。為什么一場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的知識競技型節目能得到如此多觀眾的鐘情和愛意呢?我想答案應在創意、內容、人物三大方面。
首先是創意。
電視是視覺的藝術。此次《大會》的場景可以說是讓觀眾眼前一亮。場面大、燈光炫,效果多變,可謂美輪美奐。舞臺的混搭更是讓人有穿越時空回歸故國之感。置身其間的人物興奮,屏前觀眾看了也頓覺賞心悅目。尤其是弓箭射破盾牌的piupiu聲以及選題的擂鼓聲,更是讓人感到如在戰場。這種感覺告訴觀眾,一旦相遇中央一套,你就不再是觀眾的角色,你就是一個參與者,場上主將對決的風云變幻讓你須臾不能離開。
再說內容。
賽制有三:個人追逐賽、攻擂資格爭奪賽、擂主爭霸賽。每個賽程都充滿了驚心動魄與期待。大家看慣了各種體育運動競賽,對這種斗腹中才學,斗記憶空間的大腦賽事顯得清新加向往。說其清新,那是相對各種綜藝性節目而言,投入所有時間的關注并不能獲得半點知識的沉淀,而《大會》則不同,這種清新源自于知識的嚴謹和對決的激烈。說其向往,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對知識多的人還是抱有尊敬之心的,如果你還是一個用知識換得財務自由的人,就會擁有更多佩服你五體投地的人了。
三說人物。
舞臺再好,人物才是真正的主角。現場三大人群盡是表現優異。屏幕被鎖定的關鍵還是源于節目人物的精彩。
百人團及脫穎而出的選手表現讓我們看到了優秀并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代名詞。他們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學富五車且才思敏捷。他們贏了就燦爛興奮;如果輸了,他們也會表現的鎮定自若,說上一句:我參加比賽不是證明比別人強,而是證明我最強。
四位點評嘉賓的表現讓我們塵封了“老學究”的形象。《大會》中四位老師各個風趣幽默,睿智多才,風度翩翩,妙語連珠,或豪放,或婉約。與其說他們的職責是對問題進行點評,不如說各位老師借助《大會》平臺用他們豐富的學識,用通俗易懂且激情滿懷的語言給全國觀眾普及了一堂中國詩詞課。他們用臺上的表現,證明了教中文的老師是最富情懷、最有情趣、最具豪邁的人。
《大會》的成功,應該記才女主持董卿首功一件。作為主持人,董卿用自己的學識為線,完美連接著個人追逐賽選手、百人團選手、評委等各位風流人物。說過“男人的長相和智商成反比”這句話的人成了中國首富,但董卿卻把“女人的美貌和才識成正比”這個觀點在《大會》上演繹得登峰造極。一位參賽選手如此表達了對董卿之才的贊美: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相信《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舉辦,對《意見》的貫徹以及對傳承中華文脈,增進全民學習熱情,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