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斌
談及趨勢往往是最難的,但是我們經常會講到一句話,我們知道多久遠的過去,就能夠看到多遠的未來,所以我們把目光放到過去一年中的數據和變化上,以來推測2017年將會發生的變化。
2015年,業界發在微播易平臺上的社媒意向訂單額是7億人民幣,其中大額訂單中的40%都會增加包括短視頻和直播在內的社交視頻投放。到了2016年,意向訂單變成了21.3億,社交視頻由極小部分上升到了整個社媒市場的10%。2017年春節,社交視頻占比再度上升到25.8%。這些數據告訴我們,社媒市場增長很快,但更快的是其中的社交視頻這一部分。這段時間我們還做了一個調查,70%的CMO們希望了解社交視頻的更多新玩法。
市場崛起的背后,是無數短視頻賬號和直播網紅的崛起。他們幫助企業實現品牌擴散和超高的商品轉化。而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巨大的用戶習慣的變化而發生。如在直播中微播易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場景:一個大V在直播時說,家里的某個空氣凈化器好用,會看到下面一連串粉絲回復的“已下單”,或者追問購買地址。在微博和微信時代,當用戶表達自己和某人關系很好時,通常會通過關注、點贊、分享、轉發等行為來表達。但是到了2016年,我們看到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網紅推薦什么商品,粉絲就直接去下單購買——用戶定義自己身份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點贊分享,直接變成了“買買買”。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催生了一個巨大的社交電商機會,也幫助許多企業實現了超高的轉化率。
實際上,自媒體自身也在發生巨大變化。從微博的冷笑話排行榜、扒皮王等,到微信的咪蒙、商務范、毒舌電影等,再到直播的頭部大號,正好反映了一個規律:在一個社交平臺剛剛啟動的時候,一定是輕量的、輕松的自媒體最先發展,這是第一波機會點。如微博的段子手等。第二波機會是名人明星賬號,他們永遠都是粉絲和平臺的最愛。第三波切入機會是微信這些頭部大號所呈現出來的,即專業的媒體技巧敘述事件。現在又出現了第四波機會點,那就是深入淺出描述一個內容,用媒體的敘述技巧,但是達到專家的深度。
因此,當用戶在社交網絡中持續投入更多時間、信任(社交網絡一直都是以信任為底層機制),加之用戶行為習慣變化,混合發生的化學反應首先推動了數字營銷的翻天覆地變化。如下這幾點會非常明顯的呈現出來:
第一,2017年毫無疑問一定會是社交視頻為核心,恰恰是因為背后無數的用戶目光、時間和注意力在聚焦。一個快速崛起的市場特別值得企業市場部門去投入和影響。
第二是長板合作。在今天極度細分的環境中,我們無需事事親力親為,反而可以不斷提升自己最擅長的能力,這樣會吸引來非常多的合作機會。如自媒體專門做好內容,企業也可以將自己的某項能力通過各種形式開放給到業界。
第三是互補整合。如企業在一個社交平臺上做的優秀案例,會在所有社交平臺上爆發,因此企業只需要聚焦一個平臺,以它為爆點,而其他平臺、其他資源作為組合方式,推動信息擴散到更多平臺上去。
第四是數據支撐。微播易對外的分享非常依賴數據,這是因為社媒傳播本身就極度重視數據支撐,尤其關注用戶行為這一領域的數據,數據背后通常會折射出用戶需求的變化,能夠對產品觀、運營觀,及市場營銷方式帶來巨大幫助。
這些是我們所看到的,也是微播易在2017年要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