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運俠 熊祖閣
[摘 要]近年很多高校都將特色強校作為長期的發展戰略,并將辦學特色納入學校的整體發展戰略規劃當中。我們從彰顯師范特色,大力推進物理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加強綜合特色,培育、孵化光電工程及通信工程專業;突出教育碩士培養特色,完善教育碩士(物理)研究生培養機制三方面分析了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物理學專業的辦學特色。
[關鍵詞]地方高校;物理專業;辦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075-02
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將特色強校作為長期的發展戰略,并將辦學特色納入學校的整體發展戰略規劃當中。作為地方一般高等師范院校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等方面和國內知名師范大學甚至地方一流師范院校相比均有很大差距,地方一般高等師范院校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和發展是所有同類院校共同面臨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就是地方一般高等師范院校一定要定位恰當,辦出特色,這樣才能在大眾化教育的潮流中逆流而上,打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本文將針對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物理學專業的辦學特色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彰顯師范特色,大力推進物理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
面對愈演愈烈的高等教育的激烈競爭,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苑里“小字輩”級的地方師范院校畢業生,需要面對來自兩方面的夾擊,一方面是重點師范大學和地方一流師范院校畢業生,另一方面是可以考取教師資格的非師范畢業生。在此情況下地方高等師范院校應該把突出和優化師范特色作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策略,大力加強師范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教師教育能力,以便他們在與其他院校畢業生的競爭中占有絕對的優勢,這就需要對教師教育類課程進行改革和研究。具體做法如下:
(一)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整合與優化
通過調研河南省若干地方師范院校物理學專業的培養方案,我們發現現行物理學教師教育類課程安排除了設置有教育學、心理學及物理教學論老三門課程之外,還有關于教師基本技能、教師專業技能、教師專業發展的若干課程。其課程門類多,且由不同院系教師承擔,容易造成課程安排順序顛倒、教學內容相互交叉及課程安排不協調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將原有物理教學論課程整合優化為五個模塊:教材與課程標準模塊、教學論與教學設計模塊、教學研究與課程開發模塊、學生管理模塊、教學技能訓練與體驗模塊。
(二)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與中學實際的對接
高等師范學校教學改革必須與中學實際對接,培養中學教師,縮短師范畢業生的適應期的做法已達成共識。物理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將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兩方面實現與中學的對接,在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技能方面,根據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把教學技能培訓內容劃分為:概念教學、規律教學、實驗教學、板書板畫教學、課件制作、說課、習題教學、復習教學、課外活動指導及物理教學研究等。在教學模式上實行“雙導師制”,一方面高校教師親臨中學教學一線了解中學教學實際,參與中學教研活動,對中學教師進行培訓;另一方面中學教師進入高校為師范生講授教師教育類課程,參與高校教師有關教學改革的項目。
(三)教育實訓課程的系統化及評價體系的建立
建立了“課程化訓練、信息化協作、示范與實訓結合”的“三位一體”訓練方法。課程化訓練即訓練活動要有教學目標、大綱、方式方法、考核評價標準、學分等的規范,是系統化和常態化的訓練活動。信息化協作即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在網絡環境下實現師范技能訓練的高效化、再現化、多元化。示范與實訓結合即通過中學名師示范,學生分組模擬實訓,實現師范技能訓練的模仿化和標準化,同時將網絡環境下的師范技能訓練與實際工作環境下的師范技能訓練相結合。建立物理師范生師范技能達標認證體系,結合物理教學的特點和中學教學實際,增強實踐教學的目的性、針對性,通過分項訓練達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
(四)卓越物理教師培養模式
為了落實教育部及河南省“卓越教師培養教育計劃”,結合我校的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我們成立了卓越物理教師實驗班,制訂了卓越物理教師培養方案。卓越物理教師實驗班每屆20人,單獨開課。
二、加強綜合特色,培育、孵化光電工程及通信工程專業
物理學專業綜合改革的總目標為: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以“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打造開放型、多元化教師團隊,優化課程與教學資源體系,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構建全程實踐教學模式,實施現代化的教學管理。把物理學專業建設成為河南省光電工程及通信工程領域人才培養基地,為其他同類高校專業的建設與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在此基礎上,我校物理學專業于2016年成功培育、孵化了光電工程及通信工程專業。具體做法如下:
(一)打造一支開放型、多元化教師團隊
近幾年,分期分批投入經費300萬元,培養引進了3名高素質、綜合型學科帶頭人,加強在崗教師工程意識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完善外聘教師的理論體系,著力打造一支具有較深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及較高的學術造詣的教師隊伍。
(二)整合優化課程與教學資源體系
按照“優化課內,強化課外,交叉滲透,功能互補”的課程建設思想,不斷優化通識課程,精選專業課程,做強選修課程,推進實踐課程。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興建專業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立綜合性網絡平臺。
(三)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
深入調研行業能力需求,提升服務意識,更新教育理念,開放辦學,更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辦出學科特色。啟動校企合作辦學“雙師制”培養模式,實行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信息化協作下的情境教學法。
(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強化工程意識,以行業能力需求為主線,以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為目標,構建逐層次專業能力提升的全程實踐教學體系。全程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時間上的全程性,即實踐教學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二是內容上的全面性,即構建以實踐實驗教學、知識應用、素質拓展計劃、課外科技創新和工程實踐等五個模塊為載體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多渠道籌集建設實驗室和實踐基地所需經費,努力建設多層次、多元化實驗室及實踐基地,滿足本科教學和教師科學研究多元化的實驗需求。
(五)實施現代化的教學管理
高效、有序的教學管理是深入教學改革和成功培養創新人才的前提和保障。教學管理改革的重點有: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手段現代化等。
三、突出教育碩士培養特色,完善教育碩士(物理)研究生培養機制
(一)教育碩士(物理)的課程優化
教育碩士(物理)培養目標為:培養掌握物理專業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能夠承擔該專業技術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根據這一培養目標進行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分為學位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四個模塊,總學分不少于36學分,尤其重視實踐課程,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實踐教學包括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微格教學、教育調查、課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等實踐形式,其中到中學進行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半年(創造條件,盡可能采取頂崗實習的方式)。采用“見習-培訓-城市中學實習-反思-培訓-農村中學實習”六階段全程師培研究實踐模式。實踐教學共8學分。
(二)教育碩士(物理)研究生培養的校內導師組制的實行
教育碩士(物理)導師組制與本科生導師組制相同之處是導師組均由3-5個教師組成,二者不同之處是教育碩士導師必須具備導師資格,但考慮到每個導師各有專長,在研究生日常教學、師范技能培養及論文指導等方面均需要大家協商進行。因此,應建立一個有3-5個教師組成的團隊組成導師組,其中一個為主導師,其余的為助理導師,在助理導師中必須有一個中學高級教師負責研究生教學技能及實習指導,這樣不僅能夠發揮指導學生的團隊作用,還可以提高導師的整體水平。
(三)教、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樹立“學生能力發展為中心”的培養理念,探尋“學習、教學、教研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學習、教學、研究”既是教育專業學生完成學業所必做的功課,也是他們成長為高素質教師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師范生培養的過程中,應以“學習、教學、教研”三項為重點,讓三者相互作用、融合交叉,實現整體一致的綜合效果,從教師職業發展的角度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從基礎教育新課改需求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從教育現實問題解決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教研創新能力。學生在學完中學物理教材分析這門課程后,為低年級同學做示范和交流充當小老師,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并開展一定的研究,從而完成了“學、教、研”的整個過程。
[ 參 考 文 獻 ]
[1] 江婷.地方師范大學發展的生命力:辦學特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1):1-3.
[2] 張元龍.高校辦學特色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4):27-31.
[3] 趙仿林. 地方高校辦學特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4] 韓運俠,馬寶紅.物理教師教育類課程優化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 2014(4C):49-50.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