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下,生存環境日益令人擔憂。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現狀進行深入剖析,以當前中小企業為例,提出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旨在拋磚引玉,為我國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助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風險
次貸危機以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歷了四萬億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左右后,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企業生存環境艱難,在我國的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企業的“倒閉潮”,作為企業中的弱勢群體,中小企業更是舉步維艱。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順利走出困境,這考驗著企業所有者、經營者。財務風險問題是企業界、理論界研究的熱點之一。
所謂財務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一般指企業財務結構不合理、籌融資不當使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從而產生的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不單單指損失的不確定性,同時還包括盈利方面存在的不確定性。很多情況下認為財務風險就是企業的各種不確定性,它既可能給企業帶來某些方面的威脅,也可能帶來某種程度的機會。通過相應的方法,防范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屬于本文研究探討的范疇。
一、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企業財務管理并不是管錢和算賬那么簡單,而是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各項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的綜合,是一項綜合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管理混亂的企業,可以有一時的經營業績,但肯定不可能有長久的存在。財務風險的防范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企業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意義重大。就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而言,財務風險主要存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流動資產短缺,現金持有不足
資金量少,規模不小,特別是現金數量、金額少,是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財務風險的普遍表現。中小企業的性質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著其生產、經營、管理的局限性。通常是因為資金量很少,中小企業不注重投資,尤其是長期投資,經常僅僅是把關注的焦點、熱點放在日常的短期經營活動中。正由于此,所以把短期投資看得太重要了,往往將企業多余的現金投入到生產、經營活動當中,造成企業能隨時使用的現金持有量很少。這樣,萬一發生銷售不暢、或者雖然銷售狀況良好但貨款回收不及時的時候,仍然會導致企業現金的短缺,甚至面臨資金鏈中斷的可能,那風險就增大了。
(二)公允價值較低,變現能力不足
中小企業的資產變現能力不足,也是其財務風險的一種表現形式。企業資產變現能力的強弱,一般取決于企業該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大小和受客戶的青睞程度。對企業來說具體某一項資產的公允價值越大,那么這項資產它可變現的能力就越大;這項資產它受客戶的青睞程度越高,則該項資產的變現能力也往往越大。但往往在很多時候,中小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是不太注意資產本身特性的,從而使得資產變現能力不強,這往往會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變現能力不足,從而大大增強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企業資信度低,融資能力不足
中小企業一般資信度都偏低,這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中小企業不光規模小,很多時候,它們的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都不強,導致它們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也較弱,這是它們主要特征之一。國內的很多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總是給大企業錦上添花,而不愿意給小企業雪中送炭,當然,中小企業籌、融資難放眼全世界都是很難的話題。在這些背景下,可以想象中小企業一旦陷入到財務危機中,如果它們想要獲取金融機構的貸款來緩解資金緊張,那么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四)經營風險增加,償債能力不強
中小企業在存續過程中,生產、經營和管理都帶來了不確定性,這會導致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果的不確定性增強,財務風險不斷加大。對于企業來說,財務管理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股東價值最大化,乃至企業價值最大化,要想生存,獲取足夠的利潤才是企業的硬道理。中小企業簡單的再生產,很多時候只能維護住企業的生存底線;如果不進行擴大再生產,并實現企業價值的不斷增加,那么企業債務償還能力的提高就是空談,也就不可能降低財務風險了。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中小企業產生財務風險有很多原因,有的是企業外部的,有的企業內部的原因。總的來說,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
在經濟全球化大環境下,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可以說和中小企業是密切相關聯的。衰退時期,中小企業往往銷售收入不斷下降,存庫中的積壓增加,存貨變成現金的速度變慢,阻礙中小企業現金流的正常循環。經濟的復蘇階段,由于復蘇往往是緩慢的且不那么穩定,中小企業的風險也會加大。同時,我國證券市場和金融體系的不完善,中小企業籌集資金難,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種風險。
(二)普遍缺乏財務風險意識
財務風險意識的淡薄伴隨著中小企業從創業到后面的發展壯大,由于很多都是家族企業,相對實力較弱,缺資金,也稍有行業的競爭力,但管理上缺乏現代企業制度理念。從管理層到一線崗位,往往缺乏制度管理的企業觀念,成本控制、預算執行等財務知識往往缺乏,這也導致財務風險防范意識的缺失,風險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企業治理結構不夠完善
大的方面,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往往不完善、不健全。財務核算時業務部門數據錄入容易出錯,錯了也難以及時發現,財務數據勢必跟著錯,且未減少成本。一人兼職多崗,沒有相互監督和約束機制,很容易就拖延了時間。加之財務人員管控能力低下,也容易造成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滯后。
(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全
小的方面,中小企業內部財務監督體制不健全。中小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打開局面,他們會采取賒銷方式銷售本企業產品,這直接導致中小企業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不斷增加,應收賬款周轉率一般較低,會嚴重影響中小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增大財務風險。同時,中小企業部門間利益分配制度不明確,存在權限不明確等不合理現象,這也導致資金利用率底下。
(五)財務分析流于形式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財務分析又是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中小企業幾乎沒有財務分析。財務分析能讓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的過去、評價企業的現狀、預測企業的未來,通過這些財務分析得到的信息,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但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一般素質不高,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很少去研讀財務部門在年末形成的財務分析報告。這就導致很多可以通過財務分析盡早發現的風險潛伏了下來。
三、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財務風險一定是客觀存在的,企業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及其產生的影響。企業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通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風險的來源和特征,正確預測財務風險,準確衡量財務風險,做到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和防范還是可能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將漏洞彌補、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為企業盡可能多的創造收益。
(一)轉變經營策略,提高應變能力
中小企業在關注大環境的同時,積極修煉“內功”,可以采取力所能及的多元化經營,增強在本行業的競爭力,達到一定程度的財務風險分散。在經營好自身主業之外,可從事與主業有高度關聯的行業,在主業的依托下,進行多元化經營,讓它們形成合理的互補,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同時,中小企業要把握市場和經濟的規律,落實國家產業政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性地推出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在提高企業應變能力的同時,不斷降低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只要中小企業科學決策,強化自身管理,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是可能和可行的。
(二)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增強風險意識
當前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中小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企業中的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時有發生。提高從員工到管理者的綜合素質,不斷強化財務風險意識,樹立風險觀念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企業要重視并定期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相關能力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和及時進行風險應對的能力。企業管理者也要注重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分析和防范的意見和建議。
(三)明確職責權力,合理資本結構
要將中小企業的內部各部門職責和權限科學合理劃分,按照不相容職務必須相分離的原則,部門之間形成相互制衡制約的運行機制。通過降低資產負債率,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盡可能地降低資本的使用成本,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合理配置中小企業總資產的組成,實現資本結構良性循環的道路。中小企業還要處理好融資、投資、運營和收益分配之間的關系。在銷售中,盡可能降低應收賬款,合理收賬政策制定,降低壞賬。加強資金調控和運用能力,合理規避風險。
(四)加強制度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中小企業不能以規模、財力、人力等為借口,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力。中小企業要結合、依據自身的現狀、特點,從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實際著手,以中小企業的經濟性、實用性為出發點和切入點,在企業具體管理、運作過程中,完善、健全各項制度建設。中小企業本身必須明確很多涉及到財務會計的,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工作的授權,制定批準范疇、權限、責任、程序等內容的各項制度,企業中任何管理人員只能根據這些制度,在這些制度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中小企業內要嚴格按照內部控制制度,使各項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降低風險,提高企業效益。
(五)運用財務手段,強化資金管理
中小企業要按時進行財務分析,監督企業資金的流向和短缺情況;要充分運用這一有力工具和手段,確保風險早發現、早預防和早處理。因為資金是中小企業的血液,同時亦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資金或是資金短缺,企業往往很難再運行下去甚至會直接破產。確定合理的財務分析指標,專門針對企業的各種風險,以此來加強資金管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敬月.淺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金融經濟,2012(3).
[2]楊志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框架初探——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分析[J].財會通訊,2013(1).
[3]韓天馳.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9).
[4]顧艷南.淺談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財政金融,2010(2).
[5]李敬梅.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8).
[6]徐媛媛.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其防范研究[J].冶金財會,2012(2).